高談弘論的成語故事

拼音gāo tán hóng lùn
基本解釋弘:大。高深空洞不切實際的談論。
出處晉·袁宏《后漢記》第四卷:“嘗疾俗儒高談弘論,不切時務?!?/p>
暫未找到成語高談弘論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高談弘論)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顛沛流離 | 宋 張世南《游宦紀聞》第九卷:“而哀予顛沛流離萬里,保有之難也,而共振顯之。” |
翩翩起舞 | 唐 李白《高句驪》:“翩翩舞廣袖,似鳥海東來?!?/td> |
寧為雞口,不為牛后 | 《戰國策·韓策一》:“臣聞鄙語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異于牛后乎?” |
來蹤去跡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6卷:“陸婆向來也曉得兒子些來蹤去跡,今番殺人一事,定有干涉,只是不敢問他,卻也懷著鬼胎。” |
時易世變 | 晉 魯褒《錢神論》:“當今之急,何用清談?時易世變,古今異俗。” |
毀于一旦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竇融傳》:“百年累之,一朝毀之?!?/td> |
知其不可而為之 | 《論語·憲問》:“子路宿于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
喔咿儒睨 | 戰國 楚 屈原《卜居》:“栗斯,喔咿儒睨以事婦人乎?” |
通都大邑 | 唐 韓愈《守戒》:“今之通都大邑,介于屈強之間,而不知為備?!?/td> |
大失所望 | 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記》:“秦人大失望?!?/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