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軟怕硬的成語故事

拼音qī ruǎn pà yìng
基本解釋欺:欺凌;怕:害怕。欺負軟弱的人;畏懼兇狠的人。
出處元 關漢卿《竇娥冤》三:“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
欺軟怕硬的典故
春秋時期,宋襄公很想學齊桓公那樣成為諸侯霸王,先是扶植公子昭回國即位成齊孝公,然后召集曹等小國在宋國開會,殺掉公子子則,請出楚成王召集其他諸侯在宋國開衣裳之會。在會上楚成王憑著自己的武力當上霸主,欺軟怕硬的宋襄公自認倒霉。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欺軟怕硬)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引物連類 | 唐·韓愈《送權秀才序》“權生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辭引物連類,窮情盡變。”宋·蘇軾《〈居士集〉敘》:“其言簡而明,信而通,引物連類,折之于至理。” |
五花大綁 | 李季《王貴與李香香》第二部二:“順著捆來橫著綁,五花大綁吊在二梁上。” |
高屋建瓴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紀》:“地勢便利,其以下兵于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
外圓內方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郅惲傳》:“案延資性貪邪,外方內圓,朋黨構奸,罔上害人。” |
玉卮無當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外儲說右上》:“今有白玉之卮而無當,有瓦卮而有當,君渴將何以飲?” |
倒懸之危 | 《孟子 公孫丑上》:“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如解倒懸也。 |
妻兒老小 | 明 梁辰魚《浣紗記 見王》:“你一向遠出,可速與妻兒老小相聚。” |
珠玉之論 | 《書言故事·談論類》:“不聆珠玉之論。” |
道山學海 | 明·無名氏《鳴鳳記·鄒林游學》:“道山學海功非淺,孔思周情文可傳。” |
遺世絕俗 | 宋·蘇軾《前赤壁賦》:“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