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足不前的成語故事
拼音guǒ zú bù qián
基本解釋裹足:包纏住了腳。好像腳被裹住了一樣;不能前進。大多指有所顧慮;停步不前。
出處戰國 楚 李斯《諫逐客書》:“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裹足不前的典故
戰國時期,魏國中大夫須賈的門客范雎因受到誣陷而改名張祿逃到秦國。他征對秦國四人專權問題去拜見秦昭王。他說自己冒死晉見是為了秦國的將來,如果被殺就會讓天下有志于助秦的人裹足不前,他分析秦國的現狀頭頭是道,秦王拜他為相。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裹足不前)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不可勝舉 | 明 方孝孺《答俞景文》:“古之傳世者雖不可勝舉。” |
付之一炬 | 唐 杜牧《阿房宮賦》:“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
大惑不解 | 莊周《莊子 天地》:“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 |
心里有鬼 | 莫應豐《將軍吟》第28章:“你這個小子,心里有鬼,不甘心。” |
香銷玉沉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玉盆記》:“他怨悠悠香銷玉沉,亂紛紛碎滴珠囊逬,我難主憑蕭蕭兩鬢星。” |
費盡心機 | 宋 戴復古《石屏集 論詩絕句》:“有時勿得驚人句,費盡心機做不成。” |
仰屋著書 | 《梁書·南平元襄王偉傳》:“下官歷觀世人,多有不好歡樂,乃仰眠床上,看屋梁而著書。千秋萬歲,誰傳此者。” |
廢書而嘆 |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太史公曰:余讀《孟子》書,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未嘗不廢書而嘆也。” |
撈一把 | 劉知俠《鐵道游擊隊》第五章:“他就想再撈一把,可是越撈越深。” |
唯物主義 | 毛澤東《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沒有同這些反面的東西作過斗爭,你那個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是不鞏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