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漸防微的成語故事
![杜漸防微](http://m.wangrui19258.cn/d/file/titlepic/chengyu34053.png)
拼音dù jiàn fáng wēi
基本解釋杜:堵住;漸:指事物的開端;微:微小。錯誤或壞事剛冒頭就及時制止,不讓它發(fā)展。
出處晉 葛洪《抱樸子 明本》:“昔之達人,杜漸防微,色斯而逝,夜不待旦。”
杜漸防微的典故
丁鴻,東漢時人。自幼聰明好學,對經書很有研究。其父死后,父親的爵位按當時的世襲傳統(tǒng)應由作為長子的他繼承,但他卻上書朝廷要把爵位讓給他弟弟,他自己外出躲了起來。后來,朝廷不允,他在外被人發(fā)現,經反復勸說,才回到家中,接受了皇帝的敕封。
到了和帝劉肇繼位時,劉肇因年幼無能,大權由竇太后執(zhí)掌。當時,竇太后的哥哥竇憲官居大將軍,職位非常顯要,他拉幫結伙,把竇家兄弟紛紛安排到了重要的職位上,相互勾結,為非作歹,朝廷實際上成了竇家天下。丁鴻見了很著急。他利用那年發(fā)生日蝕,古代人認為是不祥之兆的機會,勸說皇帝趁竇家兄弟權勢還不大的時候,及早制止,以防患于未然。他上奏皇帝說:皇上如果親自負責治理國家,發(fā)現壞事的苗頭,就及時地制止它、杜絕它。這樣,兇險就可以避免,禍害就可消除。他還進一步舉例說:巖石的破壞,是因為涓涓細水的侵蝕;能遮蔽陽光的樹木,是嫩綠的幼苗長成,事情在開始的時候容易制止,等發(fā)展壯大了,就難以除掉了。丁鴻的話,正合和帝的心意,和帝本來就有大權旁落的感覺。于是,他罷免了竇憲的官職。竇憲被迫自殺。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杜漸防微)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草衣木食 | 元 關漢卿《望江亭》第一折:“這出家無過草衣木食,熬枯受淡。” |
苦中作樂 | 宋 陳造《同陳宰黃簿游靈山八首》自注:“宰云:‘吾輩可謂忙里偷閑,苦中作樂。’” |
床上安床 | 南朝 陳 姚最《續(xù)畫品 毛棱》:“善于布置,略不煩草。若比方諸父,則床上安床。” |
畏縮不前 | 宋 魏泰《東軒筆錄》第七卷:“唐子方始彈張堯佐,與諫官皆上疏。及彈文公,,則吳奎畏縮不前,當時謂拽動陣腳。” |
莫衷一是 | 清 吳趼人《痛史》第三回:“議論紛紛,莫衷一是。” |
齊頭并進 | 周恩來《在上海科學技術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實事求是,循序前進,齊頭并進,迎頭趕上。” |
暈頭轉向 |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巧珠奶奶聽得暈頭轉向。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兒子居然變了,而且變得這么快!” |
一指蔽目,不見泰山 | 謝覺哉《關于獨立思考》:“至于全體的事,不管好處多大,總是‘一指蔽目,不見泰山’。” |
鑿壁借光 | 晉·葛洪《西京雜記》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
銷聲匿跡 | 宋 孫光憲《北夢瑣言》第11卷:“然畏穎川知之,遂旅游資中郡,銷聲斂跡,惟恐人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