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危不顧的成語故事
![臨危不顧](http://m.wangrui19258.cn/d/file/titlepic/chengyu33650.png)
拼音lín wēi bù gù
基本解釋臨:遇到;危:危險。遇到危難的時候,一點也不怕。
出處《三國志 魏志 陳留王傳》:“和、琇、撫皆抗不撓,拒會兇言,臨危不顧?!?/p>
三國時期,魏國派大將鄧艾、鐘會、諸葛緒聯合滅蜀,蜀后主劉禪投降,大將姜維被迫投降,但他一心想恢復蜀國,鼓動鐘會殺掉鄧艾,然后準備出兵長安殺司馬昭叛亂。部將夏侯和、羊琇、朱撫三人臨危不顧,堅決反對鐘會進行叛亂。
臨危不顧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臨危不顧)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安內攘外 | 漢 張仲景《傷寒論 太陽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內攘外之能。” |
空空蕩蕩 | 浩然《艷陽天》第121章:“屋子里空空蕩蕩,冷冷清清。” |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
顛沛流離 | 宋 張世南《游宦紀聞》第九卷:“而哀予顛沛流離萬里,保有之難也,而共振顯之?!?/td> |
取長補短 | 《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也,猶可以為善國?!?/td> |
戒驕戒躁 |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戒驕戒躁,永遠保持謙虛進取的精神。” |
舉世混濁 | 戰國楚·屈原《離騷》:“世混濁而不分兮?!?/td> |
逸游自恣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梁冀傳》:“少為貴戚,逸游自恣?!?/td> |
一擁而上 | 錢鐘書《圍城》:“每人手提只小箱子,在人堆里等車,時時刻刻鼓勵自己,不要畏縮,第一輛新車來了,大家一擁而上。” |
物腐蟲生 | 宋 蘇軾《范增論》:“物必先腐也,而后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讒入之?!?/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