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骨爨骸的成語故事
拼音chuī gǔ cuàn hái
基本解釋指軍隊沒有糧食,只好拿人馬的骨骸來做飯。
出處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三卷:“鵠形菜色皆窮民饑餓之形;炊骨爨骸謂軍中乏糧之慘。”
暫未找到成語炊骨爨骸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炊骨爨骸)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價值連城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愿以十五城請易璧。” |
反求諸己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上》:“射者正己而后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 |
一指蔽目,不見泰山 | 謝覺哉《關于獨立思考》:“至于全體的事,不管好處多大,總是‘一指蔽目,不見泰山’。” |
秣馬厲兵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六年》:“搜乘補卒,秣馬利兵,修陳固列。” |
言而無信 | 《穀梁傳 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為言?” |
肝膽過人 | |
反治其身 | |
不翼而飛 | 戰國 齊 管仲《管子 戒篇》:“無翼而飛者,聲也;無根而固者,情也。” |
挖空心思 | 清 俞萬春《蕩寇志》:“今此賊挖空心思,用到如許密計,圖我安如泰山之鄆城。” |
目不斜視 | 清 李汝珍《鏡花緣》:“都是目不斜視,俯首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