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的成語故事
拼音hóng hú gāo fēi,yī jǔ qiān lǐ
基本解釋鴻鵠:天鵝。天鵝高高飛翔,一飛千里。指人有雄才大略。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鴻鵠高飛,一舉千里。”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的典故
西漢時期,劉邦當上皇帝后立呂后的兒子劉盈為太子,因為寵幸戚夫人而想改立劉如意為太子。呂后聽從張良的主意,讓太子劉盈請出商山四位賢士。劉邦看到太子有商山四賢輔佐,羽翼已成,對戚夫人唱道:“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挧已就,橫絕四海。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解鈴還須系鈴人 | 宋 惠洪《林間集》卷下載:法燈泰欽禪師少解悟,然未為人知,獨法眼禪師深奇之。一日法眼問大眾曰:“虎項下金鈴,何人解得?”眾無以對。泰欽適至,法眼舉前語問之,泰欽曰:“大眾何不道:‘系者解得。’”由是人人刮目相看。 |
鐵郭金城 | 清·馮桂芬《公啟曾協(xié)揆》:“大軍一至,朽珠枯木亦助聲威;大軍不至,則鐵郭金城將淪灰燼。” |
秋水伊人 | 《詩經 秦風 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
鼻青臉腫 |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44回:“這惡賊原想著是個暗算,趁著軍官作下揖去,不能防備,這一腳定然鼻青臉腫。” |
繁文縟節(jié) | 宋 蘇軾《上圓丘合祭卞議》:“省去繁文末節(jié),則一歲可以再郊。” |
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 | 元 無名氏《爭報恩》第三折:“那妮子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怎當他只留支剌信口開合。” |
不費吹灰之力 | 清 劉鶚《老殘游記》第17回:“他因聽見老殘一封書去,撫臺便這樣的信從,若替他辦那事,自不費吹灰之力。” |
反老還童 | 清 翟灝《通俗編 識馀》:“《急就章》‘長樂無極老復丁’即《參同契》所云老翁復丁壯也,今變之曰反老還童。” |
大失所望 | 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記》:“秦人大失望。” |
心急如焚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7回:“我越發(fā)覺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沒法的事,成日猶如坐在針氈上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