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夫之言的成語故事

拼音sān fū zhī yán
基本解釋泛指經過多人傳播的流言。語本《戰國策 秦策二》:“昔者曾子處費,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有頃焉,人又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若。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懼,投杼逾墻而走。
出處《戰國策·秦策二》:“昔者曾子處費,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有頃焉,人又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若。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懼……”
三夫之言的典故
春秋時期,費地有一個與曾參同名的人在外殺了人,有好事者跑到曾參的母親那里說:“曾參殺了人。”曾母回答說:“我兒不會殺人。”照常織布。沒多久又有兩人跑來誤傳曾參殺了人,這時曾母害怕,就投杼逾墻而走。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三夫之言)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國中之國 |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六章:“上海市民也因租界形成‘國中之國’,中國人民不能在自己的領土上舉行愛國運動,無不恨恨不已。” |
萬眾一心 | 清 金安清《洋務宜遵祖訓,安內攘外,自有成效說》:“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上下聯絡,萬眾一心。” |
轍鮒之急 | 戰國·宋·莊周《莊子·外物篇》:“車轍中有鮒魚焉,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
鐵郭金城 | 清·馮桂芬《公啟曾協揆》:“大軍一至,朽珠枯木亦助聲威;大軍不至,則鐵郭金城將淪灰燼。” |
鑒影度形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02回:“這三人將籃子內物件,一齊擺出仔細瞧看,或者寸紙,或者只字,鑒影度形,一概俱無,又仍一件一件裝入籃內。” |
存而不議 | 唐·獨孤及《仙掌銘并序》:“后代揭厲于玄蹤者,聆其風而駭之,或謂詼詭不經,存而不議。” |
打腫臉充胖子 | 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第十章:“打腫臉充胖子,你還知道羞恥不?” |
活蹦亂跳 | 曹禺《日出》第四幕:“我一定可以把小東西還是活蹦亂跳地找回來。” |
棟梁之材 | 南朝 梁 劉義慶《世說新語 賞譽》:“庾子嵩目和嶠,森森如千丈松,雖磊砢有節目,施之大廈,有棟梁之用。” |
鴻鵠將至 |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使奕秋誨二人奕,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奕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