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不可失的成語故事

拼音jī bù kě shī
基本解釋機:時機。好時機不可放過;失掉了不會再來。比喻機會難得。
出處五代 安重榮《上石敬瑭表》:“須知機不可失,時不再來?!?/p>
唐朝初年,東突厥人侵憂大唐北部邊境,唐太宗命李靖前去征討,李靖大勝,東突厥的首領(lǐng)不得不向唐求和。唐太宗表面答應(yīng)他求和,李靖也認為要“兵貴神速,機不可失”,于是發(fā)起進攻,全殲東突厥的軍隊。
機不可失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機不可失)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動天地,感鬼神 | 金·元好問《陶然集詩序》:“詩之極致,可以動天地,感鬼神?!?/td> |
不可勝舉 | 明 方孝孺《答俞景文》:“古之傳世者雖不可勝舉。” |
窮年累世 | 《荀子 榮辱》:“然而窮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td> |
零光片羽 | 黃遠庸《記者眼光中之孫中山》:“其所對北京內(nèi)外記者所言,皆不過此三種政策之零光片羽,蓋孫先生之樂觀主義如此?!?/td> |
著手回春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3章:“他想起來高一功的情況不妙,尚炯回來也許會著手回春?!?/td> |
信及豚魚 | 《周易 中孚》:“豚魚吉。信及豚魚也?!?/td> |
外圓內(nèi)方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郅惲傳》:“案延資性貪邪,外方內(nèi)圓,朋黨構(gòu)奸,罔上害人?!?/td> |
繁文縟節(jié) | 宋 蘇軾《上圓丘合祭卞議》:“省去繁文末節(jié),則一歲可以再郊?!?/td> |
兵荒馬亂 | 明 李唐賓《梧桐葉》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馬亂,定然遭驅(qū)被擄?!?/td> |
鐵面無私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45回:“我想必得你去作個‘監(jiān)社御史’,鐵面無私才好?!?/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