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戰群儒的成語故事
![舌戰群儒](http://m.wangrui19258.cn/d/file/titlepic/chengyu22753.png)
拼音shé zhàn qún rú
基本解釋舌戰:激烈辯論。儒:儒生,舊指讀書人。原指與眾多的儒生謀士爭辯,駁倒對方的議論。后泛指與許多人激烈爭辯并駁倒對方。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3回:“諸葛亮舌戰群儒。”
舌戰群儒的典故
東漢末年,劉表去世,劉琮投降曹操,形勢對劉備與孫權極為不利。劉備派諸葛亮隨魯肅一起前往東吳去說服孫權聯合抗曹。諸葛亮在孫權的殿前先后把張昭,虞翻、步陟、陸績的投降主義駁得體無完膚,孫權終于同意聯劉抗曹。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舌戰群儒)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不屑一顧 | 明 方孝儒《送吏部外郎龔彥佐序》:“夫祿之以天下而系馬千駟,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顧視焉。” |
致遠恐泥 |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張》:“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
甕中之鱉 |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孫富視十娘已為甕中之鱉,即命家童送那描金文具,安放在船頭之上。” |
不敢茍同 | 葉赫那拉·圖鴻《乾隆皇帝》第一章:“兄臺這般說話在下可不敢茍同,紅花會劫富濟貧,替天行道。” |
貧賤不移 | 《孟子 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
舉世混濁 | 戰國楚·屈原《離騷》:“世混濁而不分兮。” |
歇斯底里 | 茅盾《嚴霜下的夢》:“我聽見女子的歇斯底里的喊叫,我仿佛看見許多狼,張開了鋸樣的尖嘴,在撕碎美麗的身體。” |
一擁而上 | 錢鐘書《圍城》:“每人手提只小箱子,在人堆里等車,時時刻刻鼓勵自己,不要畏縮,第一輛新車來了,大家一擁而上。” |
名重一時 | 宋·釋惟白《續傳燈錄》卷二十七:“師住徑山時,名重一時,如侍郎張公子韶,狀元汪公圣錫少卿、馮公濟川俱問道。” |
空谷傳聲 | 南朝 梁 蕭衍《凈業賦》:“若空谷之應聲,似游形之有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