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飯千金的成語故事

拼音yī fàn qiān jīn
基本解釋比喻重重地報答對自己有恩的人。
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信釣于城下,諸漂母漂,有一母見信饑,飯信,竟漂數十日。又:“信至國,如所從食漂母,賜千金?!?/p>
幫助漢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將韓信,在未得志時,境況很是困苦。那時候,他時常往城下釣魚,希望碰著好運氣,便可以解決生活。但是,這究竟不是可靠的辦法,因此,時常要餓著肚子。 幸而在他時常釣魚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絲棉絮或舊衣布的老婆婆)在河邊作工的,其中有一個漂母,很同情韓信的遭遇,便不斷的救濟他,給他飯吃。韓信在艱難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勞刻苦僅能以雙手勉強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對她說,將來必定要重重的報答她。那漂母聽了韓信的話,很是不高興,表示并不希望韓信將來報答她的。后來,韓信替漢王立了不少功勞,被封為齊王,他想起從前曾受過漂母的恩惠,便命從人送酒菜給她吃,更送給她黃金一千兩來答謝她。 【補充說明】這句成語就是出于這個故事的。它的意思是說:受人的恩惠,切莫忘記,雖然所受的恩惠很是微小,但在困難時,即使一點點幫助也是很可貴的;到我們有能力時,應該重重地報答施惠的人才是合理。我們運用這成語時,必須透徹的了解它的含義,第一,真心誠意的樂于助人的人,是永遠不會想人報答他的;第二,有錢人對窮人的救濟,那是一種捐助,即使窮人真有一天得志了去報答他,也不能稱之謂“一飯千金”;第三,最難能可貴的是在自己也十分困難的情形下,出于友愛、同情的去幫助別人,這樣的幫助,在別人看來,確是“一飯”值得“千金” 的。
一飯千金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一飯千金)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逍遙法外 | 南朝 梁 蕭統《梁昭明集 林鐘六月》:“敬想足下,藏形月府,遁跡冰床,披莊子之七篇,逍遙物外;玩老聃之兩卷,恍惚懷中。” |
照葫蘆畫瓢 | 宋·魏泰《東軒筆錄》第一卷:“太祖笑曰:‘頗聞翰林草制,皆檢前人舊本,改換詞語,此乃俗所謂‘依樣畫葫蘆’耳,何宣力之有?’” |
敏而好學 | 《論語·公冶長》:“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td> |
時易世變 | 晉 魯褒《錢神論》:“當今之急,何用清談?時易世變,古今異俗?!?/td> |
紛亂如麻 | |
隳肝瀝膽 | 唐·元稹《上裴度相公書》:“宰物者雖朝許之以綸誥,暮許之以專席,厚則厚矣,遽責有隳肝瀝膽同廝養之用力,亦難哉!” |
飽食暖衣 | 先秦 孟軻《孟子 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 |
拔苗助長 | 郭沫若《雄雞集 關于發展學術與文藝的問題》:“命令主義就合乎中國古代的一個寓言,叫做‘拔苗助長’。結果被拔起的苗不僅不能成長,反而枯槁了。” |
惡醉強酒 | 《孟子·離婁上》:“今惡死亡而樂不仁,是猶惡醉而強酒。” |
刻不容緩 | 清 李汝珍《鏡花緣》:“胎前產后以及難產各癥,不獨刻不容緩,并且兩命攸關?!?/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