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雞絮酒的成語故事

拼音zhī jī xù jiǔ
基本解釋指悼念故人,祭品菲薄。
出處《后漢書·徐徲傳》:“徲嘗為太尉黃瓊所辟,不就。及瓊卒歸葬,徲乃負糧徒步到江夏赴之,設(shè)雞酒薄祭,哭畢而去。不告姓名。”
只雞絮酒的典故
漢朝時期,徐稚受太尉黃瓊所薦而當官,后來離職。黃瓊病故歸葬故鄉(xiāng),徐稚則在家里燒烤一只雞,用一兩棉絮漬酒后曬干裹住雞,背上干糧到黃瓊的家鄉(xiāng)江夏去拜祭。在黃瓊的墳前,他用水漬棉出酒,拜祭完畢就回家。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只雞絮酒)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莫衷一是 | 清 吳趼人《痛史》第三回:“議論紛紛,莫衷一是。” |
殺手锏 | 艾煊《大江風(fēng)雷》第四部:“他認為這是最后最厲害的殺手锏,這兩句話拋出去,可以使楊大新理屈詞窮,啞口無言。” |
鶴立雞群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容止》:“有人語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 |
正身明法 | 《晉書 元帝紀》:“二千石令長當袛奉舊憲,正身明法,抑齊豪強,存恤孤獨,隱實戶口,勸課農(nóng)桑。” |
簡明扼要 | 毛澤東《黨委會的工作方法》:“講話、演說、寫文章和寫決議案,都應(yīng)當簡明扼要。” |
源源不斷 | 《孟子 萬章上》:“欲常常而見之,故源源而來。” |
十全大補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85回:“只見一個醫(yī)生在那里和他診脈,開了脈案,定了一個十全大補湯加減,便去了。” |
神采奕奕 | 明 沈德符《野獲編 玩具》:“細視良久,則筆意透出絹外,神采奕奕。” |
鴻儒碩學(xué) | 《晉書·儒林傳序》:“鴻儒碩學(xué),無乏于時。” |
結(jié)纓伏劍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哀公十五年》:“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結(jié)纓而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