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成語故事
拼音xiǎo shí liǎo liǎo,dà wèi bì jiā
基本解釋了了:聰明伶俐,明白事理。指人少年時聰明,長大后不一定有出息。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典故
東漢時期,10歲的孔融去拜見大名鼎鼎的河南太守李元禮,以李元禮親戚的名義求見。李元禮不認識他,他則把老子與孔子的后人關系扯為親戚。太中大夫陳韙譏笑孔融“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兹诹⒓捶创较嘧I“想君小時,必當了了”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及時應令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一回:“又忙著替孫子做了一套及時應令的棉袍褂,預備開賀的那一天好穿了陪客?!?/td> |
輪焉奐焉 | 西漢 戴圣《禮記 檀弓下》:“美哉輪焉!美哉奐焉!” |
囊螢映雪 | 元 賈仲名《蕭淑蘭》第一折:“雖無汗馬眠霜苦,曾受囊螢映雪勞?!?/td> |
大包大攬 | 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第四章:“他手里搖擺著酒瓶子,大包大攬地說:‘這個小姑娘,跟我投緣分?!?/td> |
惜指失掌 | 《南史 阮佃夫傳》:“佃夫拂衣出戶,曰:‘惜指失掌邪?’” |
功成名就 |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譽不可虛假。” |
止沸益薪 | 明·李贄《為黃安二上人書》之三:“對高潔人談高潔,已為止沸益薪,況高潔十倍哉!” |
時易世變 | 晉 魯褒《錢神論》:“當今之急,何用清談?時易世變,古今異俗?!?/td> |
半路出家 | 《京本通俗小說 錯斬崔寧》:“先前讀書,后來看看不濟,卻去改業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 |
半吊子 | 丁玲《我所認識的瞿秋白同志》:“他卻說自己是‘半吊子文人’,也是一種夸大,是不真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