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治之癥的成語故事
![不治之癥](http://m.wangrui19258.cn/d/file/titlepic/chengyu1079.png)
拼音bù zhì zhī zhèng
基本解釋治不好的病、絕癥。也比喻無法挽救的禍患或無法改正的弊端、錯誤。
出處魯迅《偽自由書 電的利弊》:“說先前身受此刑,苦痛不堪,辣汁流入肺臟及心,已成不治之癥,即釋放亦不免于死云云。”
不治之癥的典故
劉德夫妻是宣德年間天津河西務鎮人,在運河邊開了個小酒店,老兩口六十多歲了,膝下無子。一日,寒天大雪,一個叫方勇的老軍士帶著十二歲的兒子方申回山東老家,來店里躲避風雪。劉公不嫌棄他們窮,用酒肉款待他們,還挽留他們過夜,說:“四海之內都是兄弟。”方勇受了風寒,半夜發作起來。劉公夫婦又是端湯、又是加被。一早劉公冒雪請來醫生。此時方勇已是不醒人世,醫生診了脈,說:“這叫‘雙感傷寒’,是不治之癥,只有七日了。”劉公夫妻把店中生意歇了,全力照料方勇。幾天后方勇死了,劉公夫婦將方勇葬在自家祖墳里,將無依無靠的方申收為義子,改名劉方。劉方辛勤幫家、奉侍義父母,家業漸漸興隆。大家都說這是陰德報應。
幾年后,義父母患病,劉方衣不解帶服侍。義父母相繼亡故,劉方將他們葬了,又回山東遷來將自己母親的墓,兩家合葬在一處,自己守著酒店安心過活。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不治之癥)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嘴里牙多 | 馬力《黑牡丹》:“算啦算啦!你嘴里牙多,我說不過你?!?/td> |
繪影繪聲 | 清 憂患余生《<官場現形記>序》:“而壹意孤行,為若輩繪影繪聲,定一不磨之鐵案?!?/td> |
憂喜交集 | |
一塌糊涂 | 清 曾樸《孽?;ā罚骸芭c其顧惜場面,硬充好漢,到臨了弄的一塌糊涂,還不如一老一實,揭破真情,自尋生路。” |
秣馬厲兵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六年》:“搜乘補卒,秣馬利兵,修陳固列?!?/td> |
流離顛沛 | 宋 洪邁《容齋續筆 杜老不忘君》:“前輩謂杜少陵當流離顛沛之際,一飯未嘗忘君?!?/td> |
不卑不亢 | 老舍《四世同堂》五三:“今天,他碰上了不怕他的人,他必須避免硬碰,而只想不卑不亢的多撈幾個錢?!?/td> |
不得而知 | 唐 韓愈《爭臣論》:“故雖諫且議,使人不得而知焉?!?/td> |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td> |
形影相吊 | 三國 魏 曹植《上責躬詩表》:“形影相吊,五情愧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