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路揚鑣的成語故事
![分路揚鑣](http://m.wangrui19258.cn/d/file/titlepic/chengyu1061.png)
拼音fēn lù yáng biāo
基本解釋揚鑣:指驅馬前進。分路而行。比喻目標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出處北齊 魏收《魏書 拓跋志傳》:“洛陽我之豐沛,自應分路揚鑣。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p>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洛陽縣官元志與御史中尉李彪在路上相遇,雙方都認為自己的官職比對方的高而互不相讓,就去找孝文帝評理。孝文帝說:“洛陽是寡人的京城,應該分路揚鑣。你們各走各的道就是?!?/p>
分路揚鑣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分路揚鑣)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不可勝舉 | 明 方孝孺《答俞景文》:“古之傳世者雖不可勝舉?!?/td> |
拂袖而去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12卷:“師云:‘侍者收取?!鞣餍涠??!?/td> |
驚心動魄 | 南朝 梁 鐘嶸《詩品》上卷:“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td> |
不到黃河心不死 | 清 蔣士銓《空谷香 虎窮》:“我一路何等勸你,你這樣人,不到黃河心不死,還說什么親戚!” |
反面無情 | 明 邵璨《香囊記》:“他也是一個君主,恐怕反面無情,那時節悔之晚矣!” |
逆來順受 | 宋 無名氏《張協狀元》戲文第12出:“逆來順受,須有通時?!?/td> |
作賊心虛 | 宋 釋悟明《聯燈會要 重顯禪師》:“卻顧侍者云:‘適來有人看方丈么?’侍者云:‘有。’師云:‘作賊人心虛?!?/td> |
纏綿悱惻 | 晉 潘岳《寡婦賦》:“思纏綿以瞀亂兮,心摧傷以愴惻。” |
異途同歸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本經訓》:“五帝三王,殊事而同指,異路而同歸?!?/td> |
將伯之呼 | 清·嚴復《浮生六記》第三卷:“余欲再至靖江,作將伯之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