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刊之典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指不能更改或磨滅的有關帝王的記載、欽定典制。
出處《梁書 蕭子云傳》:“伏以圣旨所定樂論鐘律緯緒,文思深微,命世一出,方懸日月,不刊之典,禮樂之孝,致治所成。”
例子以一字稱褒貶之意,為千載不刊之典。五代·牛希濟《褒貶論》
基礎信息
拼音bù kān zhī diǎn
注音ㄅㄨˋ ㄎㄢ ㄓ ㄉ一ㄢˇ
感情不刊之典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指典籍等。
近義詞不刊之書
英語unalterable writings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冠履倒置(意思解釋)
- 自暴自棄(意思解釋)
- 炒魷魚(意思解釋)
- 鋪張浪費(意思解釋)
- 裾馬襟牛(意思解釋)
- 犀牛望月(意思解釋)
- 風流才子(意思解釋)
- 空口無憑(意思解釋)
- 快心滿志(意思解釋)
- 反治其身(意思解釋)
- 囊螢照雪(意思解釋)
- 東扶西倒(意思解釋)
- 不到黃河心不死(意思解釋)
- 心急如焚(意思解釋)
- 丑媳婦免不得見公姑(意思解釋)
- 絆腳石(意思解釋)
- 形影相吊(意思解釋)
- 吳頭楚尾(意思解釋)
- 女扮男裝(意思解釋)
- 嘰嘰喳喳(意思解釋)
- 倒裳索領(意思解釋)
- 遺世絕俗(意思解釋)
- 目無全牛(意思解釋)
- 白草黃云(意思解釋)
- 狼吞虎咽(意思解釋)
- 饑不擇食(意思解釋)
- 才高七步(意思解釋)
-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意思解釋)
※ 不刊之典的意思解釋、不刊之典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彬彬有禮 | 彬彬:原為文采與質樸兼備貌。形容文雅而有禮貌。 |
空穴來風 | 穴:洞、孔;來:招致。有了空隙就會招致風吹來。比喻流言乘機傳開來;或比喻消息或傳說不是完全沒有來由。 |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 焉:哪兒;附:依附。皮都沒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礎,就不能存在。 |
壓歲錢 | 過陰歷年時長輩給小孩兒的錢。 |
用心良苦 | 費勁心血 |
不三不四 | 不像這也不像那。即不像樣子;不倫不類。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樣子。 |
驚心動魄 | 原指作品文辭優美;使人感受極深;震動極大。后形容令人震驚、感動、緊張之極。 |
多情善感 | 感情豐富,容易傷感。 |
聊以自慰 | 聊:姑且;自慰:自我安慰。姑且用以作自我安慰。 |
節哀順變 | 抑制哀傷,順應變故。用來慰唁死者家屬的話。 |
團團轉 | 回環旋轉,形容不知道怎么辦好。 |
一鼻子灰 | 比喻碰壁或受斥責。《紅樓夢》五五回:“幸而平姐姐在這里,沒得臊一鼻子灰,趁早知會他們去。” |
水中撈月 | 到水中去撈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費力氣。 |
國泰民安 | 泰:太平。國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 |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 淡泊:恬淡寡欲;寧靜:安寧恬靜;致:達到。不追求名利,生活簡樸以表現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穩沉著,才可有所作為。 |
聰明反被聰明誤 | 自以為聰明反而被聰明耽誤或妨害了。 |
聰明才智 | 聰明:耳聰目明。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 |
取之不盡 | 拿不盡。形容極其豐富。 |
從天而降 | 天上掉下來的。 |
充耳不聞 | 充:塞住;聞:聽。塞住耳朵不聽。形容不聽別人的意見或勸告。 |
雷大雨小 | 比喻說得多,做得少,聲勢很大,實效很小。 |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 | 九州:指全中國。月亮普照全中國,而人間苦樂不同,少數人過著吃喝玩樂奢侈豪華的生活,好多人卻過著饑寒交迫的苦日子。 |
耳聰目明 | 聰:聽覺靈敏。形容聽覺和視覺非常機敏明利。 |
雅俗共賞 | 雅俗:文雅和粗俗。舊時把文化高的人稱“雅人”;把沒文化的人稱“俗人”;賞:欣賞。無論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賞。形容藝術水平既高雅又通俗;能為各種人所接受。 |
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 山陰道:在會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風景優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勝看。后用下句比喻來往的人多,應接不過來。 |
諸如此類 | 許多像這種類型的。指與上述同類的。諸:一些;許多;如:像。 |
逢人說項 | 比喻到處為人說好話 |
忘乎所以 | 形容由于激動而忘了應有的態度;作出不適宜的舉動。乎:古漢語虛詞;無詞匯意義;所以:指原來應有的態度或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