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趙幟易漢幟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幟:旗幟;易:換。比喻偷換別人的勝利成果。
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候列傳》:“共候趙空壁逐利,則馳入趙壁,皆拔趙旗,立漢赤幟二千。”
例子妻與生用拔趙幟易漢幟計,笑而行之。清·薄松齡《聊齋志異·人妖》
基礎信息
拼音bá zhào zhì yì hàn zhì
注音ㄅㄚˊ ㄓㄠˋ ㄓˋ 一ˋ ㄏㄢˋ ㄓˋ
繁體拔趙幟易漢幟
感情拔趙幟易漢幟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指戰勝對方。
近義詞拔幟樹幟
英語to pull up others' flag and replace it with one's own--to take somebody's place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妄自尊大(意思解釋)
- 肝髓流野(意思解釋)
- 望風撲影(意思解釋)
- 默不做聲(意思解釋)
- 目不忍見(意思解釋)
- 反老還童(意思解釋)
- 語不驚人(意思解釋)
- 白發蒼蒼(意思解釋)
- 斷香零玉(意思解釋)
- 龍爭虎斗(意思解釋)
- 峨峨洋洋(意思解釋)
- 大腹便便(意思解釋)
- 摧身碎首(意思解釋)
- 一鼓作氣(意思解釋)
- 亡命之徒(意思解釋)
- 立地書櫥(意思解釋)
- 如癡如醉(意思解釋)
- 韓信將兵,多多益善(意思解釋)
- 饑不擇食(意思解釋)
- 汗馬功勞(意思解釋)
- 剛愎自用(意思解釋)
- 黃鐘毀棄(意思解釋)
- 束身受命(意思解釋)
- 蕩然無余(意思解釋)
- 搬弄是非(意思解釋)
- 甘拜下風(意思解釋)
- 小巫見大巫(意思解釋)
- 母夜叉(意思解釋)
※ 拔趙幟易漢幟的意思解釋、拔趙幟易漢幟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
成語接龍(順接)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逍遙法外 | 不受拘束。指犯法的人沒有受到法律制裁 ;仍然自由自在。 |
喜笑顏開 | 顏:臉色;開:舒展;開朗。形容心里高興;滿面笑容。 |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 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點;教學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識貧乏。 |
明若觀火 | 象看火那樣清楚。形容看事物十分明晰。 |
望塵莫及 | 望見前面騎馬的人走過揚起的塵土而不能趕上。比喻遠遠落在后面。塵:塵土;莫:不;及:趕上。 |
引鬼上門 | 比喻招來壞人。 |
綽有余裕 | 形容態度從容,不慌不忙的樣子。后也指能力、財力足夠而有剩余。 |
烏合之眾 | 合:聚合;眾;許多人。比喻臨時雜湊的、毫無組織紀律的一群人。 |
臭名遠揚 | 名:名聲;臭名:壞名聲;揚:傳播。壞名聲傳得很遠。也作“丑聲遠播”。 |
膽寒發豎 | 形容恐怖之極。 |
時易世變 | 時代變遷,世事也不一樣。 |
反治其身 | 治:整治;身:身體;其身:自身。反而整治自身。指自己反被自己整治的別人的方法所治服。 |
火燭銀花 | 猶火樹銀花。形容張燈結彩或大放焰火的燦爛夜景。 |
折臂三公 | 晉代的羊枯,曾墜馬折斷手臂,官至三公。指貴官墮馬。 |
風俗人情 | 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風尚、禮節、習慣等。 |
目不斜視 | 眼睛不往旁邊看。形容目光莊重;神情嚴肅。 |
兄弟鬩墻,外御其侮 | 鬩:爭吵;墻:門屏;御:抵御。兄弟們雖然在家里爭吵,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內部雖有分歧,但能一致對外。 |
愛則加諸膝,惡則墜諸淵 | 加諸膝:放在膝蓋上;墜諸淵:推進深淵。指不講原則,感情用事,對別人的愛憎態度,全憑自己的好惡來決定。 |
認賊作父 | 把壞人當作父親;常指賣身投靠壞人或敵人。 |
惴惴不安 | 指擔心害怕(惴惴:恐懼、擔憂的樣子)。 |
可有可無 | 可以有也可以沒有。指無關緊要或不很重要。 |
舉目無親 | 舉目:抬頭看。抬頭張望;沒有一個親人。形容人生地疏、孤獨無依。 |
河山之德 | 《詩·墉風·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陸德明釋文:“《韓詩》云:德之美貌”。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淵然而深,皆以狀德容之美”。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婦人德容之美。 |
走過場 | 形容辦事只在形式上過一下,卻不實干。 |
形形色色 | 形容事物類別很多;各種各樣的都有。形形:原指生出這種形體;色色:原指生出這種顏色。 |
臨危授命 | 面對危急時勇于獻出生命。 |
聲馳千里 | 馳:傳揚。名聲遠播。形容聲望很高。 |
連車平斗 | 形容冗員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