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消霧散
![冰消霧散](http://m.wangrui19258.cn/d/file/titlepic/chengyu25084.png)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出處北周 庚信《周大將軍瑯邪定公司馬裔墓志銘》:“都督始州諸軍事,蠻夷恃險,狼顧鴟張,高山尋云,深谷無景,九地縱橫,三門起伏,危峰馬束,水險橋飛。遂得谷靜山空,冰消霧散。”
例子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98回:“倘那人竟如冰消霧散,一無流遺,徒使我望空懷想,摹影擬形,固極悲楚。”
基礎信息
拼音bīng xiāo wù sàn
注音ㄅ一ㄥ ㄒ一ㄠ ㄨˋ ㄙㄢˋ
繁體冰消霧散
感情冰消霧散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事物消失。
近義詞冰解云散、冰消云散、冰銷霧散
英語dissolve like mist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繪影繪聲(意思解釋)
- 屈指可數(shù)(意思解釋)
- 經幫緯國(意思解釋)
- 上氣不接下氣(意思解釋)
- 輪扁斫輪(意思解釋)
- 順口溜(意思解釋)
- 鍥而不舍(意思解釋)
- 心里有鬼(意思解釋)
- 拭目以待(意思解釋)
- 舉善薦賢(意思解釋)
- 推三阻四(意思解釋)
- 鬼鬼祟祟(意思解釋)
- 妻兒老少(意思解釋)
- 國泰民安(意思解釋)
- 羽旄之美(意思解釋)
- 春光明媚(意思解釋)
- 交臂歷指(意思解釋)
- 穩(wěn)如泰山(意思解釋)
- 綿里藏針(意思解釋)
- 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意思解釋)
- 一覽無余(意思解釋)
- 麻木不仁(意思解釋)
- 赤膽忠心(意思解釋)
- 面授機宜(意思解釋)
- 惹是生非(意思解釋)
- 今夕何夕(意思解釋)
- 亂作一團(意思解釋)
- 振聾發(fā)聵(意思解釋)
※ 冰消霧散的意思解釋、冰消霧散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魑魅魍魎 | 魑魅:也作“螭魅”;古代傳說中山里湖沼里的鬼怪妖精;魍魎:亦作“罔兩”;古代傳說中的山川精怪。指害人的鬼怪。后用來比喻各種各樣的壞人。原作“魑魅罔兩”。 |
度外之人 | 度外:心在計度之外。指與某人或某集團沒有關系或關系不近的人。即局外人。 |
怪誕不經 | 怪誕:離奇古怪;不經:不合常理。指言語奇怪荒唐,不合常理。 |
迷而不反 | 迷路后不知回來。比喻犯了錯誤不知改正。 |
余波未平 | 指某一事件雖然結束了,可是留下的影響還在起作用。 |
走馬觀花 | 騎在跑著的馬上看花。比喻匆忙、粗略地觀察了解。走:跑。 |
臭名遠揚 | 名:名聲;臭名:壞名聲;揚:傳播。壞名聲傳得很遠。也作“丑聲遠播”。 |
香銷玉沉 | 香、玉:美女;銷:通“消”,消失。比喻美麗的女子死亡。 |
殺雞取卵 | 殺了雞取出雞蛋。比喻貪圖眼前的一點好處;而損害長遠的利益。 |
鳳毛麟角 | 鳳;麟:鳳凰、麒麟;是傳說中珍禽異獸。鳳凰身上的羽毛;麒麟頭上的犄角。比喻珍貴、稀少的人或事物。 |
旁征博引 | 旁:廣泛;征:征求;博:廣博;引:引證。廣泛地引用材料作為依據(jù)、例證。 |
反老還童 | 反:回。由衰老恢復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滿了活力。 |
惹事生非 | 招惹是非,引起爭端。 |
安眉帶眼 | 長了眉毛,有了眼睛。意思是同樣是一個人。 |
前腳后腳 | 比喻緊跟著。 |
扶搖直上 | 扶搖:迅猛盤旋而上的旋風。乘著大旋風之勢一直上升。比喻事物迅速地直線上升。有時也比喻官職提升得很快。 |
己溺己饑 | 亦作“己饑己溺”。語出《孟子·離婁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后因以“己溺己饑”或“己饑己溺”謂視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們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 |
正人君子 | 舊時指正直;有道德的人物。現(xiàn)多用來諷刺假裝正經的人。 |
穢德垢行 | 指自污濁其德行以避禍患。 |
休戚是同 | 休:歡樂,吉慶;戚:憂愁;是:語助詞。彼此間的憂樂和禍福共同承擔。形容關系密切,同甘共苦。 |
畫地為牢,議不入 | 議:議論。在地上畫個圓圈當作牢獄,人們議論著不敢進入。形容獄吏的兇殘暴虐。 |
各行各業(yè) | 泛指所有的人所從事的各種行業(yè)。 |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 用公道來回報怨恨,用恩德來回報恩德。 |
如出一轍 | 轍:車轍;車輪壓出的痕跡。象出自同一個車轍。比喻兩件事情非常相似。 |
引領翹首 | 引領:伸長脖子;翹首:抬頭。伸長脖子,抬著頭。非常盼望的樣子。 |
草滿囹圄 | 監(jiān)獄里長滿了草。比喻政治清明,犯罪的人極少。 |
風風雨雨 | 刮風下雨,比喻重重阻難或議論紛紛。 |
河山之德 | 《詩·墉風·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陸德明釋文:“《韓詩》云:德之美貌”。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淵然而深,皆以狀德容之美”。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婦人德容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