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at the 11th hour”我們很容易把它按字面意思翻譯為“(在)十一點鐘”,但實際上我們翻譯錯了。英語成語往往有它自身特殊的含義和用法,其實這個短語應翻譯為“關鍵時刻,危急時候”,相當于“the last moment”。那么為什么“十一點鐘”成了“關鍵時刻”?
《圣經》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個富人的葡萄園需要幾個人手。他從早上5點開始雇人,雇的最后一個人到深夜11點才來。12點時活干完了,富人開始付工錢,給每人發一個銀圓。結果清早5點來的,干了一整天活的人和最后一個11點來的才干了一個小時的人的工錢是一樣的。一大早來的因此極為不滿,認為還不如 11點來,只要不超12點,報酬都是一樣的,真是“來得早不如來得巧”,不如在關鍵時刻,最后決定時刻來。從此“at the 11th hour”這個成語的含義便固定下來,成為“關鍵時刻”的意思。下面有幾個例子需要在翻譯時注意:
1. The policeman was killed at the 11th hour.(這個警察在關鍵時刻被殺。)
注意如果翻譯為“在11點”則應該是“at 11 o’ clock”
2. His 11-hour rise to power has been described as a miracle.(他在最后時刻上臺被稱做奇跡。)
還有一個是“five minutes to midnight”,其意思是“為時太晚”。
有關“hour”的成語還有很多,例如:
1. the question of the hour (當前的問題)
2. the man of the hour (令人矚目的人)
3. in a good/happy hour( 開心時刻)
4. in an evil/ill hour (不幸時刻;不幸地)注意不要翻譯成“在生病時”。
5. one’s hour (緊要關頭)
6. one’s last hour (死期)
7. zero hour (進攻時刻;緊要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