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示靈澈上人
[唐代]:皎然
晴明路出山初暖,行踏春蕪看茗歸。
乍削柳枝聊代札,時窺云影學裁衣。
身閑始覺隳名是,心了方知苦行非。
外物寂中誰似我,松聲草色共無機。
晴明路出山初暖,行踏春蕪看茗歸。
乍削柳枝聊代劄,時窺雲影學裁衣。
身閑始覺隳名是,心了方知苦行非。
外物寂中誰似我,松聲草色共無機。
譯文
春日里山間暖山路晴明,茶新發革新長踏青而歸。
一無意中削柳枝以此代札,偶然間見云影照此裁衣。
身閑處始覺得去名為是,心悟了方知道苦行為非。
禪寂中外物眾有難似我,松樹聲春草色都無心機。
注釋
蕪:叢生的野草。茗:茶芽。
乍:偶然,忽然。札:古時寫字用的小木片,引申為書信。
隳:毀壞、除去。
苦行:指頭陀行。
機:此詞多義。此處含機巧、機心、機兆、機要等意。
該詩寫作者春天的感悟。作者從春柳、白云、松聲、草色之中,感受到了禪的閑適與自在。由此,詩人突破了種種約定俗成的拘束,達到了適意自由的境界。于是,他感嘆,正是毀棄了誤人的虛名,他才能如此。可以想見,作為謝靈運的十世孫,他又秉承了極高的天賦,其家族可以對他有一番光耀門楣的望想。然而,他卻出家了,這的確需要勇猛精進的勇氣。出家后,他又修了大乘禪,追求心智的開悟,而不是拘于誦經持戒。現在,他終于達到了禪悟的境界,隨處自在。
唐代·皎然的簡介
僧皎然(730-799),俗姓謝,字清晝,湖州(浙江吳興)人,是中國山水詩創始人謝靈運的十世孫,唐代著名詩人、茶僧,吳興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學、佛學、茶學等方面頗有造詣。與顏真卿、靈澈、陸羽等和詩,現存皎然470首詩。多為送別酬答之作。情調閑適,語言簡淡。皎然的詩歌理論著作《詩式》。
...〔
? 皎然的詩(454篇) 〕
明代:
黃圣年
河陽車騎散重陰,羽獵聲華在上林。望闕幾年滄海使,出關今見白云心。
梅花江國行頻見,春色龍池到已深。攬袂莫須三疊曲,垂裳方御五弦琴。
河陽車騎散重陰,羽獵聲華在上林。望闕幾年滄海使,出關今見白雲心。
梅花江國行頻見,春色龍池到已深。攬袂莫須三疊曲,垂裳方禦五弦琴。
清代:
馬鼎梅
風濤自吐吞,今古向誰論。山欲截江住,云思挾月奔。
潮洶瓜步闊,峰擁秣陵尊。多少登臨客,都無名姓存。
風濤自吐吞,今古向誰論。山欲截江住,雲思挾月奔。
潮洶瓜步闊,峰擁秣陵尊。多少登臨客,都無名姓存。
:
俞明震
自浮滄海送殘陽,漸覺閒身人莽蒼。一掬酸辛成獨往,無邊天水共微光。
風檣隱隱開元氣,朔雁聲聲吊戰場。凄絕一更初魄語,故人相望涕成行。
自浮滄海送殘陽,漸覺閒身人莽蒼。一掬酸辛成獨往,無邊天水共微光。
風檣隱隱開元氣,朔雁聲聲吊戰場。凄絕一更初魄語,故人相望涕成行。
唐代:
陳元光
迅烈驅黎瘴,委蛇陡翠微。漢宮塵漠漠,隨社黍離離。
圣遠津稀問,蟾升樹亦輝。晨昏童冠浴,夜靜士民嬉。
迅烈驅黎瘴,委蛇陡翠微。漢宮塵漠漠,隨社黍離離。
聖遠津稀問,蟾升樹亦輝。晨昏童冠浴,夜靜士民嬉。
明代:
李舜臣
一從吹管動,陽氣物應知。河柳滋將遍,江梅爛已施。
人才南就日,吾道北歸時。制作今皇志,宗儒在禮司。
一從吹管動,陽氣物應知。河柳滋將遍,江梅爛已施。
人才南就日,吾道北歸時。制作今皇志,宗儒在禮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