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求百獸譯文及注釋
譯文
楚宣王問群臣,說:“我聽說北方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這樣嗎?”群臣無人回答。
江乙回答說:“老虎尋找各種野獸來吃。找到了一只狐貍,狐貍對老虎說:‘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獸的領袖,如果您吃掉我,這就違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話,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獸見了我,有哪一個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為真,就和狐貍同行,群獸見了它們,都紛紛逃奔。老虎不明白群獸是害怕自己才逃奔的,卻以為是害怕狐貍。
現在大王的國土方圓五千里,大軍百萬,卻由昭奚恤獨攬大權。所以,北方諸侯害怕昭恤,其實是害怕大王的軍隊,這就像群獸害怕老虎一樣啊?!?
注釋
荊宣王:楚宣王。
求 :尋求,尋找。
食:吃。
子:你。
無敢:不敢。
天帝:上天。
使:派遣、命令。
長(zhǎng):長官,首領。這里作動詞,意為“做……首領”,掌管。
逆:違抗。
以......為......:認為......是......。
不信:不真實,不可靠。
走:逃跑。
以為:認為。
然:認為......正確。
故:所以。
畏:害怕。
皆:都。
曰:說。
而:才。
是:這
遂:于是,就。
虎求百獸鑒賞
這是一則家喻戶曉的寓言故事,說的是狐貍憑自己的智謀逃出了虎口。后來都用來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狡猾的狐貍憑借老虎的威風,在森林中嚇唬別人,但是,狡詐的手法決不能使狐貍改變虛弱的本質。把戲一旦被戳(chuō)穿,它非但會受到群獸的圍攻,還將被受騙的老虎吞吃。引申說明仗勢欺人的壞蛋,雖然能夠囂張一時,但最終決不會有好的下場。狐貍假借老虎的威勢。現人們用它來比喻倚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也諷刺了那些仗著別人威勢,招搖撞騙的人。借著別人的勢力,或職務上的權力作威作福的人就是狐假虎威。
劉向簡介
唐代·劉向的簡介
劉向(約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祖籍沛郡(今屬江蘇徐州)人。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劉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讎古書的“敘錄”,較有名的有《諫營昌陵疏》和《戰國策敘錄》,敘事簡約,理論暢達、舒緩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 ? 劉向的詩(2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