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魯莊公(公元前706年10月5日―公元前662年8月11日),姬姓,名同,為中國春秋時期魯國第十六任君主,魯桓公與其正妻文姜所生嫡長子。
基本資料
詳細介紹
公元前694年,魯桓公攜文姜出訪齊國,魯桓公發現妻子文姜與其兄長齊襄公亂倫私通而斥責文姜,最終齊襄公派人將妹夫魯桓公殺死,魯桓公長子姬同繼任魯國國君,是為魯莊公,在位時間為前693年-前662年。
公元前686年,弒君自立的公孫無知(齊前廢公)被國人殺死,魯莊公因支持流亡在魯國的公子糾繼任齊國國君,從而與在莒國流亡而搶先回國即位的公子小白(齊桓公)結怨,次年,齊、魯干時之戰,魯國戰敗,魯莊公被迫處死公子糾,并將管仲押回齊國。
公元前684年,齊、魯長勺之戰,魯莊公聽從曹劌的建議,從而帶領魯軍擊敗齊國。左傳經典篇目《曹劌論戰》即記載此事。
公元前681年,齊、魯柯之會,多次戰敗而失地的魯國將軍曹沫(疑是曹劌)在盟會上挾持齊桓公,迫使其歸還所占魯國土地,齊魯簽訂盟約,自此,魯莊公在位時期,齊魯關系相對和睦。
魯莊公有三位兄弟慶父、叔牙、季友,他們的后代在魯國政壇世代承襲執政之位,勢力逐漸大過國君,控制魯國,被稱作三桓(即三支為魯桓公后代的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