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卓云(1919年~1942年)原名王修漢,濮陽縣王掘地村人。生于中農家庭。幼年入私塾讀書時,便對農村貧富懸殊產生不滿。后來到濮陽縣立中學讀書,開始接受進步思想,逐步認清導致貧富不均的根源。1931年九一八事變,激起他抗日救國的熱忱。1936年由中共濮陽中心縣委書記劉宴春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開始從事黨的地下活動。1937年,王卓云畢業,投身革命。1942年6月15日(農歷五月初五),濮陽縣城內日、偽、頑軍傾巢出動進行"掃蕩"。王卓云和小分隊正在丁村發動群眾,準備挑斷公路時,日偽軍坦克、馬隊突然包圍丁村。王卓云急速指揮群眾轉移隱蔽后,便率部向敵人沖去,身負重傷,經丁寨聯絡站被秘密轉移到沙區醫療,傷勢未好便參加了沙區的反"掃蕩"斗爭。同年9月,王卓云奉命赴太行抗日根據地晉冀魯豫邊區行政干校學習,不幸途中在太行山區與日軍遭遇作戰中負傷被俘,被押送東北,為國殉難,時年僅2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