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延孝(1914~1940),字露庭,回族,今梁堂鄉申閻村人,后遷至縣城南街定居。9歲入學,19歲高小畢業,1932年考入壽張省立第八鄉村師范學校。在校期間,受進步思想熏陶,參加并領導-。1934年,經趙健民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后任中共八鄉師支部書記,通過組織“讀書會”等形式,在校內外廣交朋友,發展壯大中共的力量。1936年春,至濟南受訓1年。1937年3月,到館陶縣房寨鄉農學校任教務主任。不久,被任命為中共館陶縣特支宣傳委員?!捌?七”事變后,參與改造綠林武裝。1938年4月,任山東第六區抗日游擊司令部第五支隊第一團政治處主任,被授予中校軍銜。聊城失陷后,轉入地方工作。1939年4月,任八路軍129師筑先縱隊第三營教導員,和營長趙健民并肩戰斗,屢建奇勛。1940年初,率部攻占被頑固勢力控制的邢柳邵,鞏固了抗日政權。1940年6月,所部被改編為八路軍129師新八旅第二十二團第三營,開赴衛河以西,后轉戰于曲周、永年一帶。同年10月7日,日軍襲擊第二營,沙延孝與趙健民奉命率全營增援,打退日軍的進攻。在追擊殘敵、奪取山炮時,被隱藏在山炮附近的日軍槍彈擊中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