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莊逢甘(1925年2月11日—2010年11月8日),江蘇省常州人,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高級技術顧問 。
基本資料
詳細介紹
1925年2月11日,莊逢甘出生于江蘇常州一個小業主家庭中,抗日戰爭期間考入上海南洋模范中學,經過數學老師趙型的指導,提高了他學習的興趣與自覺性,曾幾次在數學比賽中獲獎。高中時期,他曾讀過《本杰明·福蘭克林自傳》,很希望自己能夠成為這樣的人。
1942年12月,日本侵略軍占領上海后,莊逢甘赴重慶進入交通大學讀書。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隨學校遷回上海。
1946年,從交通大學航空系畢業后留校任助教。
1947年,赴美留學,在途經日本時,遭日本政府阻撓,不允許登岸。他身為戰勝國的國民對此無理之舉甚感憤懣。這一經歷加重了他為提高中國地位而努力的責任感。在美國期間就讀于加州理工學院,在流體力學教授李普曼(H.W.Liepmann)指導下攻讀航空工程和數學。
1948年6月,從加州理工學院畢業,獲得碩士學位。
1950年6月,從加州理工學院畢業,獲得博士學位,博士論文題目為《湍流統計理論》;5月,受聘為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學者,當時空氣動力學家錢學森正在該校古根海姆(Guggenheim)噴氣推進中心任主任,莊逢甘與其他中國留學生經常受到錢學森在學業方面的指導。
1950年秋,克服了重重障礙之后,回到上海。回國之后,先后在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等單位擔任教學與科研工作。
1956年,調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籌建空氣動力所和風洞建設工程。
1964年,國防科委成立以錢學森為組長、莊逢甘等為副組長的空氣動力學專業組,對全國空氣動力學試驗基地的設備建設做了全面規劃。
1965年,建成了從低速風洞到高超聲速風洞試驗設備。歷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教授,航天工業部總工程師和第一、三研究院副院長,北京空氣動力研究所副所長、所長、名譽所長,國防科工委基地副司令,中國火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副主任、航天工業部總工程師、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85年,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2010年11月8日2時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