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光甫,1881年生于江蘇鎮江,中國銀行家。其原名輝祖,后易名輝德,字光甫,以字行世。1909年畢業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同年回國。其創造了中國金融史上的多個“第一”,在二十世紀前半葉的中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被譽為“中國最優秀的銀行家”、“中國的摩根”。
基本資料
詳細介紹
(1881年-1976年),中國銀行家、中國近代旅游業創始人。原名輝祖,后易名輝德,字光甫,以字行世。江蘇鎮江人。他讀私塾數年后,去一家報關行當學徒,刻苦學習英文,后考入漢口郵政局。22歲隨中國代表團參加美國國際博覽會。會后留學美國,入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商學院,1909年畢業后即回國。辦南洋勸業會初露才華,被江蘇巡撫程德全任為江蘇銀行總經理。由于自己的改革主張不能實現,毅然辭職。1911年辛亥革命后,任江蘇省銀行監督。1914年轉任中國銀行顧問。翌年6月創辦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資本從最初的10萬元發展到后來的500萬元,分支機構遍布全國。由此登上上海銀行公會會長寶座,成為上海金融界的領袖。1923年8月,陳光甫的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設立“旅行部”,1927年該“旅行部”獨立掛牌注冊,并易名為“中國旅行社”。這是中國近代旅游企業化的標志。1927年他又任國民政府財政委員會主任委員,負責為蔣介石籌募軍餉。1928年出任江蘇省政府委員、中央銀行理事、中國銀行常務董事和交通銀行董事等職。1931年與英商太古洋行合資開設寶豐保險公司。1936年3月,任國民黨政府財政部高等顧問。1937年,任大本營貿易委員會中將銜主任委員。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國立復興貿易公司董事長,中、美、英平準基金委員會主席。期間,受蔣介石指派赴美國談判借款事宜。當時的中國駐美國大使胡適先生曾贈詩與之共勉:“偶有幾莖白發,心情微近中年。做了過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最終他們促成了數額為2500萬美元的中美“桐油借款”。1939年和1940年又促成了兩筆總額為4500萬美元的貸款,為抗戰作出了重要貢獻。1947年任國民政府委員,并主管中央銀行外匯平衡基金委員會。1948年當選立法委員。1950年陳光甫將上海商業儲蓄銀行香港分行易名為上海商業銀行,在香港注冊。1954年定居臺灣。1965年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在臺北復業,任董事長。1976年卒于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