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緯祿(1916年12月18日~2011年11月23日),安徽蕪湖市人。中國著名火箭與導彈控制技術專家和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中國導彈事業的開拓者之一。他開創了中國固體戰略導彈先河, 是“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首枚潛地導彈總設計師,中國第一艘核潛艇副總設計師,中國陸上發射井液體戰略導彈副總工程師,水下核潛艇固體潛地戰略導彈總設計師,陸上機動車固體戰略導彈總設計師和地空導彈武器系統總設計師,知名導彈專家。被譽為“巨浪之父”、“東風-21之父”、“航天老總”。
基本資料
詳細介紹
1916年12月18日,黃緯祿出生于安徽省蕪湖市。父黃藻(又名黃慎聞)為清朝秀才,曾任小學教員,要求子女認真讀書、積極上進,對他刻苦攻讀、嚴謹治學有深刻的影響。童年的黃緯祿就讀于蕪湖市蕪關小學,后入蕪關中學讀初中。
1933年8月,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江蘇省省立揚州中學高中部。
1936年8月,考取南京中央大學電機系無線電專業。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后,隨校搬遷至重慶。
1940年8月,畢業獲工學士學位。后被分配到資源委員會無線電器件廠重慶分廠,歷任助理工程師、工程師。
1943年5月,在英國標準電話及電纜公司和馬可尼無線電公司實習。
1944年,在英國實習期間,險遭德國發明的世界第一代V-1型導彈轟炸,幸免一劫,還參觀過V-2型彈道導彈。
1945年,考入英國倫敦大學帝國學院無線電系,攻讀研究生。
1947年9月,以《雙路無線電通信》的論文畢業獲碩士學位。同年10月回國,在資源委員會無線電公司上海研究所任研究員。
1949年5月至1952年9月,在上海華東工業部電信工業局電工研究所任研究員。
1952年10月,調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兵部電子科學研究院,任研究員。
1954年春,應邀在中南海懷仁堂和軍隊高級將領一起聆聽導彈專家錢學森關于火箭技術的報告。
1957年12月,轉入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在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時期,曾任五院二分院第一設計部副主任、主任,并擔任幾種液體彈道導彈型號的副總設計師兼控制分系統主任設計師,主持控制分系統的研制工作。
1965年,國防部五院改為第七機械工業部,二分院第一設計部劃歸七機部一院第12所,歷任研究所所長、總體設計部主任、第一和第二研究院副院長、七機部總工程師等職務。
1970年4月,中國固體燃料潛地導彈研制初期的關鍵時刻,擔任液體型號控制系統研究所所長的他臨危受命,到負責潛地導彈的七機部四院四部擔任總體設計部主任。
1974年,升任一院副院長,主抓中國第一代固體潛地戰略導彈的研制工作。
1979年,被任命為研制水下發射固體彈道導彈任務的總設計師,同時也被任命為固體陸基機動戰略導彈總設計師。
1982年,改為航天工業部后,擔任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兼第二研究院科技委主任,同年組織科技人員首次成功完成固體導彈水下發射試驗。
1984年,陸基機動固體戰略導彈武器系統也發射成功,最終1989年定型。
1988年,組建航空航天工業部后,擔任第二研究院技術總顧問和部的高級技術顧問,同年領導科技人員,從核潛艇上發射潛地固體導彈成功。
1993年,成立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后,仍擔任總公司的高級技術顧問。
1986年,當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IAA)院士;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現為院士)。
2011年11月23日晚,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