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震江 安震江](/d/file/renwu/esbyakebubp.jpg)
安震江(1928年10月14日-1977年9月12日),北京昌平人。新中國著名的反派演員,北京電影制片廠演員。1934年到北京,先后在德新小學、江文中學,輔仁大學附中就讀。1948年,入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1950年到第四文化館負責文工團工作。1948年入北平師范大學歷史系。1951年入文化部電影局電影表演藝術研究所學習。1953年畢業(yè)于電影學校,后入北京電影演員劇團。1955年入長影任演員,1957年,回北京電影制片廠, 成功演出《糧食》《紅孩子》《紅旗譜》《平原游擊隊》《暴風驟雨》《偵察兵》等片,飾演了形形色色的壞蛋廣為觀眾喜愛。
他的作品
基本資料
詳細介紹
安震江是一位以飾演反面人物見長的電影演員。1928年10月生于北京昌平縣沙河鎮(zhèn)上東廓村的一個家庭。六歲時,他離開鄉(xiāng)村來到北京。那時,這些家庭都望子成龍,安震江家當然也不例外。在他不滿八歲時,便被家里送到崇文門外的一家私塾學堂讀書。1942年,安震江畢業(yè)于北平私立德新小學。隨后,他在北平市立九中、北平匯文中學、北平私立輔仁大學附中度過中學時代。
安震江天性活潑,自小愛說好動,在讀小學時便接觸到電影和話劇,井對表演藝術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他第一次登臺演戲,是在讀初中二年級的時候,為歡送畢業(yè)同學,他在話劇《藝術家》中飾演藝術家。他在回憶起這件事時說:“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上臺演戲,當時的心情是既興奮又害怕,演出的效果,還算沒有失敗,自此增強了我演戲的信心及勇氣。”在高中一年級時,他還參加了話劇《壓迫》的演出。
1948年,安震江考入了北平師范大學歷史系。入學后,即加入了學校的業(yè)余劇團。1949年1月31日北平解放后,黨和人民政府對文藝工作的重視,使安震江受到極大的鼓舞。在大學三年的時間里,他多次參加戲劇演出活動。其中,1949年師大校慶時,他在歌劇《王貴與李香香》中飾演的崔三爺和1950年在歌劇《王秀鸞》中飾演的三禿子,顯露了他在飾演反派角色方面的藝術才華。
1950年,在慶祝師大工會成立時,他參加了由焦菊隱指導排練的四幕劇《大年初一》的演出。老藝術家的點撥,使他受益很深。
從1950年開始,安震江不僅自己演戲,還被師大業(yè)余劇團派到北京和平門外第四文化館作群眾業(yè)余文化活動的輔導工作,他經(jīng)常幫助群眾排戲,這使他有更多的機會從事戲劇藝術的實踐。以后,學校還推薦他到北京市業(yè)余藝術學校戲劇系學習,在那里,他比較系統(tǒng)地學習了一些表演理論。
1951年3月,安震江考入北京電影學校演員班。在電影學校里,他潛心鉆研電影理論和表演藝術。這時,他學習了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等馬列主義文藝論著。毛澤東同志指出“要根據(jù)實際生活,創(chuàng)造出各種各樣的人物來”。這使他在反派人物的表演上進行探索的決心,更加堅定不移了。
1953年,安震江從電影學校畢業(yè)后,被分配到北京電影演員劇團工作。
1954年,在武兆堤導演的《沙家店糧站》中飾演尚懷宗,這是安震江在銀幕上飾演的第一個角色。
1955年,安震江調到長春電影制片廠演員劇團任演員。在“長影”的三年時間里,先后在影片《平原游擊隊》《虎穴追蹤》《暴風中的雄鷹》《地下尖兵》等影片中,飾演了楊老宗、高軍如、狗眼睛營長和張德發(fā)等角色。他不論戲多戲少,都力求演得真切自然,比較符合生活,符合人物。特別是《平原游擊隊》中的地主楊老宗塑造得比較出色。安震江較有分寸地把這個老地主與共產(chǎn)黨游擊隊和窮苦農民的不共戴天之仇刻畫出來了。在表演中,他以神帶形,形神兼?zhèn)洌呀巧囊⒔器铩礆垼约八谌湛苊媲暗呐城樱谖ky之時的恐懼,都表現(xiàn)得既符合人物的特性,又毫不夸張,不露表演痕跡,令人感到真實可信。
1957年5月,安震江從“長影”調到北影演員劇團工作。這以后,到“文化大革命”之前,他參加拍攝的影片有《紅孩子》《暴風驟雨》《紅旗譜》《礦燈》《糧食》《五彩路》等。在影片《紅孩子》中,他飾演白匪靖衛(wèi)團副團長肖振五,不僅表現(xiàn)了肖振五對革命群眾的殘忍,而且表現(xiàn)了他在長官面前的唯命是從,搖尾乞憐,從多方面展示了這個人物的性格,進而揭示出肖振五不僅僅是屠殺革命群眾的劊子手,更是反動階級的惡犬。在影片《暴風驟雨》中,安震江飾演被地主韓老六拉下水的農會主任張富英,他一出場,便叫人嗅到一股“酸”味。安震江讓角色的每一種笑容和表情,每一個細微的動作,乃至說話的音調,都賦予鮮明的個性色彩。他在《紅旗譜》中飾演的地主馮蘭池的狗腿子劉二卯,是一個十足的奴才,有馮蘭池在場,他狐假虎威,仗勢欺壓白姓;可是一離開主子,便現(xiàn)了“熊”相,露出色厲內荏的本質。在塑造這個人物時,安震江準確地把握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分寸感掌握得恰到好處,并通過鮮明生動、有機自然、生活氣息濃郁的語言和動作,使這個戲并不很多的配角栩栩如生,給觀眾留下較深的印象。《紅旗譜》公映后,受到普遍好評,安震江開始被觀眾矚目。
“文化大革命”開始之后,他這個經(jīng)常演“牛鬼蛇神”的人,成為“專政”對象,在一段時間內中斷了銀幕形象塑造。
“四人幫”覆滅前夕,安震江先后參加了影片《偵察兵》《烽火少年》《沸騰的群山》等的拍攝工作。之后,他又參加了影片《戰(zhàn)地黃花》的拍攝。在這些影片中,他所飾演的角色,仍是清一色的反派人物。影片《沸騰的群山》中的周彪,是一個心狠手毒,頗有些流氓無賴氣質的工賊;《戰(zhàn)地黃花》中的“七歲經(jīng)”,則是一個以正面人物面貌出現(xiàn)的暗藏的歷史反革命分子,巧于言辯,善于周旋,狡詐而陰險。
安震江塑造的一系列銀幕藝術形象,幾乎都是反派。但他總是根據(jù)時代、民族、身份、性格的不同,賦予角色不同的色彩。他在塑造這些人物形象時,注重刻畫人物的獨特個性,善于探求人物的本質,既不臉譜化,又不落俗套,在每一個角色的創(chuàng)造中,都孜孜求新,這是難能可貴的。
安震江認為,反派藝術形象,與英雄形象一樣,都具有深刻的認識價值。反派形象可以使人們加深對丑惡事物的認識,喚醒人們去鏟除黑暗和反動。他十分喜愛自己的行當,總是忘我地鉆研角色,嚴肅認真并充滿激情地創(chuàng)造每一個角色。
1977年,安震江接受參加影片《巨瀾》的拍攝任務后,帶著強烈的創(chuàng)作欲望和激情,深入到生活的激流中去。1977年9月12日14時,猝然發(fā)作的心臟病和腦血栓,奪去了他的生命,終年僅四十九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