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宏(1920-1969),原名劉慶謙。1920年春出生于山東泰安縣的一個貧農家庭。少年時代飽嘗了人生的艱辛,17歲只身來到上海,在汽車公司當售票員和駕駛員,抗戰初期加入汽車公司業余話劇團,演出了“鄶子手王二”、“奇馬”等劇。后來考入上海劇藝社,相繼在“家”、“北京人”、“上海屋檐下”等劇目中演出。 穆宏先后又加入美藝劇社、若干劇團、聯藝劇團和中國演劇社,演出了“中發白”、“秋海棠”、“夜店”等劇目。1952年以后他擔任了上海影協理事與天馬電影制片廠演員劇團團長等職務。
他的作品
基本資料
詳細介紹
穆宏(1920-1969),原名劉慶謙。1920年春出生于山東泰安縣的一個貧農家庭。少年時代飽嘗了人生的艱辛,17歲只身來到上海,在汽車公司當售票員和駕駛員,抗戰初期加入汽車公司業余話劇團,演出了“鄶子手王二”、“奇馬”等劇。后來考入上海劇藝社,相繼在“家”、“北京人”、“上海屋檐下”等劇目中演出。
穆宏先后又加入美藝劇社、若干劇團、聯藝劇團和中國演劇社,演出了“中發白”、“秋海棠”、“夜店”等劇目。
1942年,穆宏在黃佐臨、費穆導演的《秋海棠》中扮演了軍閽袁寶藩,獲得成功。1944年,排演大型話劇“文天祥”,他不僅是導演之一,而且以24歲的年紀飾演年逾古稀的劇中人,在廣大觀眾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48年,穆宏進入“中電”一廠,參加方沛霖導演的《再相逢》的拍攝,接著又在《子孫萬代》、《萬象回春》里扮演了重要角色。
上海解放,他編寫出劇本《從棺材里伸出來的手》。1952年以后他擔任了上海影協理事與天馬電影制片廠演員劇團團長等職務。為了給自己的創作提供堅定的生活基礎,他經常深入工廠、農村體驗生活。從1951年他參加拍攝《翠崗紅旗》起十多年來他塑造了身份不同性格迥異的各種角色,榮獲1949—1955年優秀影片二等獎的《南島風云》是其代表作。穆宏戲路寬廣,正當壯年時不幸于1969年8月受害而死,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