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濆簡介
![于濆](/d/file/p/d9e448423712f05321f7f3cef1b5de35.jpg)
人物生平
于濆,字子漪,京兆(今陜西西安)人。會昌末應進士舉,唐懿宗咸通二年(861年)方得進士及第(一說會昌中鄉貢進士),終泗州判官。善以古風體為詩,一反“拘束聲律而入輕浮”的唐代聲律詩之風。曾“作古風三十篇,以矯弊俗”以矯弊俗”,自號“逸詩”。
于濆現存詩僅四十五首,收錄于《全唐詩》599卷中。論及晚唐詩壇,于濆并不為時人所重,但他卻是一位具有顯著現實主義創作特色的詩人。其作品古樸無華,明快直切,顯受漢魏樂府及中唐張籍、王建、白居易影響,與曹鄴、劉駕等形成晚唐詩歌一個流派。明胡震亨《唐音癸簽》謂諸詩人“其源似并出孟東野,洗剝到極凈極真,不覺成此一體”,其詩“多有愜心句,堪擊節”。其作品中反映社會現實和民生疾苦的詩,占居多一半比重,較同一流派詩人如曹鄴,顯得更有份量。
代表作有《苦辛吟》《田翁嘆》《隴頭水》等,今傳《于濆詩集》一卷。生平事跡散見于《新唐書》卷七二、《唐詩紀事》卷六一、《唐才子傳》卷八。今人梁超然、毛水清有《于濆詩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