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卒傷春
[唐代]:于濆
連年戍邊塞,過卻芳菲節。
東風氣力盡,不減陰山雪。
蕭條柳一株,南枝葉微發。
為帶故鄉情,依依藉攀折。
晚風吹磧沙,夜淚啼鄉月。
凌煙閣上人,未必皆忠烈。
連年戍邊塞,過卻芳菲節。
東風氣力盡,不減陰山雪。
蕭條柳一株,南枝葉微發。
為帶故鄉情,依依藉攀折。
晚風吹磧沙,夜淚啼鄉月。
淩煙閣上人,未必皆忠烈。
譯文
連續多年駐守邊塞,花草飄香的春季又將過去。
春風用盡最后一絲力量,陰山的積雪也未曾減少。
一株枯瘦蕭條的柳樹,向南的枝條上嫩葉剛剛萌芽。
那枝條帶著故鄉的情意,給予人攀折枝條以寄離情。
晚風中裹挾著漫漫黃沙,看著與故鄉同樣的明月默默落淚。
凌煙閣上懸掛的有功之人,未必全都是忠烈之士。
注釋
芳菲節:花草飄香的季節,指春季。
東風:春風。
南枝:朝南的樹枝。
磧沙:水中沙堆。
唐代·于濆的簡介
于濆,字子漪,自號逸詩,晚唐詩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僖宗乾符初(約876年前后)在世。咸通二年(681年)舉進士及第,仕終泗州判官。濆患當時詩人拘束聲律而入輕浮,故作古風三十篇,以矯弊俗,自號逸詩,有《于濆詩集》、《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
...〔
? 于濆的詩(50篇) 〕
宋代:
陸文圭
當年彬父遺詞臣,列戟傍觀色怒嗔。
過水曾無歸壁日,稽山已有措金人。
當年彬父遺詞臣,列戟傍觀色怒嗔。
過水曾無歸壁日,稽山已有措金人。
明代:
湛若水
盛夏郁郁苦炎氛,諸公一來滿座春。翠筱炊煙浮雜俎,腐儒粗糲薦香蘋。
酒行未幾起者半,會合況豈由乎人。欲托長歌歌不足,金蘭為我盡殷勤。
盛夏郁郁苦炎氛,諸公一來滿座春。翠筱炊煙浮雜俎,腐儒粗糲薦香蘋。
酒行未幾起者半,會合況豈由乎人。欲托長歌歌不足,金蘭為我盡殷勤。
近現代:
伯昏子
莫恃昆侖峻,閑觀高附兵。蕭墻荊簇滿,臥榻虎橫行。
白骨撐星幟,煙荒隔漢營。固疆能不慎,奇計待陳平。
莫恃昆侖峻,閑觀高附兵。蕭牆荊簇滿,臥榻虎橫行。
白骨撐星幟,煙荒隔漢營。固疆能不慎,奇計待陳平。
明代:
王恭
解印行歌出將營,千軍流淚共含情。鄒陽書上誰稱屈,王粲才高賦謾成。
天連故國銅魚遠,霜落寒江白雁鳴。自愧神交驚此別,不堪離恨更沾纓。
解印行歌出將營,千軍流淚共含情。鄒陽書上誰稱屈,王粲才高賦謾成。
天連故國銅魚遠,霜落寒江白雁鳴。自愧神交驚此別,不堪離恨更沾纓。
唐代:
姚合
先生自說瀛洲路,多在青松白石間。海岸夜中常見日,
仙宮深處卻無山。犬隨鶴去游諸洞,龍作人來問大還。
今日偶聞塵外事,朝簪未擲復何顏。
先生自說瀛洲路,多在青松白石間。海岸夜中常見日,
仙宮深處卻無山。犬隨鶴去遊諸洞,龍作人來問大還。
今日偶聞塵外事,朝簪未擲複何顔。
:
李能哲
故人似春色,新歲到山家。一笑坐拈酒,滿園行看花。
別來多舊好,老去更天涯。且喜詩情健,同吟對落霞。
故人似春色,新歲到山家。一笑坐拈酒,滿園行看花。
別來多舊好,老去更天涯。且喜詩情健,同吟對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