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林寺建于11世紀初,位于扎達縣城西北隅,距離武裝部招待所約300米,徒步即可到達。托林,意為“飛翔空中永不墜落”。凝結著印度、尼泊爾和拉達克的工匠的心血,也是三地的建筑和佛像風格的集大成者。古格開國之時,已確定尊崇佛教。當時的藏地佛教雖開始復興但卻仍然混亂。第二代古格王意希沃撥亂反正,興建托林寺。其后請來的印度高僧阿底峽弘法,以此寺為駐錫地。阿底峽帶動了西藏佛教的復興,托林寺也因而逐漸成為當時的藏傳佛教中心。據說,周圍的廢墟里,至今還有許多遺物。托林寺的建筑風格和壁畫明顯直接受尼泊爾和印度的影響,是各地的建筑和佛像風格的集大成者。印度高僧阿底峽曾在這里講經著述,弘傳佛法。此后,許多高僧相繼在此留下足跡。托林寺因處于土林的峽谷中,紅墻與土林相映生輝又別具一番壯麗。每每有人搖動經筒,沿土林間的小道繞托林寺轉經。此番情景也讓人生出許多感慨。有900多年歷史的托林寺歷經了各種自然和人為的破壞,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沖擊較為嚴重。近年來不斷重修,主殿已恢復原樣,可以看出其設計布局基本是依照桑耶寺的樣子。主體建筑象征須彌山,四面的高塔象征四大護法金剛,殿內供奉了許多鎦金佛像。幸運的是,雖然建筑有損壞,但是由于在文革期間被當作糧倉,大殿保存的很完好,里面的壁畫仍栩栩如生,令人贊嘆不已。建議你帶上手電欣賞,因為殿內燈光比較暗淡。藏族歷史上,托林寺的地位舉足輕重。著名的益西沃、阿底峽、仁欽桑布等
- 景點介紹
景點推薦
-
干尸洞
“干尸洞”,也有人稱它“萬人坑”。洞口盡容一個人進去。這個洞口也是被人挖出來的。洞里森森白骨間,都是鎧甲的殘片和暗紅的箭鏃,它們和人的某些筋骨,粘連在一起。成了一灘灘分辨不清的粘合物,像是角化了的血液。有些骨頭附著已經干枯的皮肉。這就是一種...
-
納木那尼峰
納木那尼峰,藏語稱之為“圣母之山”或“神女峰”,位于普蘭縣境內,高7694米,是喜馬拉雅山的主要高峰之一。它就坐落在瑪旁雍錯旁邊,隔湖與北面的岡仁波欽峰遙遙相對。納木那尼峰方圓約200平方千米,主要有六條山脊。山脊線上有數10座6000米以...
-
拉昂錯
與淡水的圣湖一路相隔的是咸水湖拉昂錯(Lhanagtso,又名Rakshas,4573米)。拉昂錯湖水呈深藍色,相當咸。周圍沒有植物、沒有牛羊,死氣沉沉,沒有生機,人稱“鬼湖”。一條狹長的小山丘把瑪旁雍錯和東側的拉昂錯分開,有一道水渠(Ga...
-
阿里雙湖
雙湖地處恰其阿依特山南坡中山帶,喀納斯西岸,北西走向,呈橢圓狀。由兩個狹長和小湖串聯構成,長1200米,寬度不等,一般在300米左右,面積1.4平方公里。湖周圍是阿勒泰山南坡特有的森林帶,湖水來自恰其阿依特冰川消融的冰川水和當地降水,匯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