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北部與中國為鄰,東北與俄羅斯接壤。平均海拔高度440米,山地約占國土面積的80%,半島海岸線全長約17300公里。屬溫帶季風氣候,全國為單一的朝鮮族,通用朝鮮語。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礦產300多種,其中有開采價值的礦藏200多種,石墨、菱鎂礦的儲量居世界前列,鐵礦石及鋁、鋅、銅、金、銀等有色金屬和煤炭、石灰石、云母、石棉等非金屬礦物儲量豐富。
朝鮮概況
朝鮮,全稱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面積122762平方公里。朝鮮位于亞洲東部朝鮮半島北半部。北部與中國為鄰,東北與俄羅斯接壤,南部以軍事分界線與韓國相鄰。朝鮮半島三面環(huán)海,東為日本海(包括東朝鮮灣),西南為黃海(包括西朝鮮灣)。山地約占國土面積80%。半島海岸線全長約17300公里(包括島嶼海岸線)。屬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8-12℃,年平均降水量為1000~1200毫米。
行政區(qū)劃:全國劃分為3個直轄市和9個道,分別為平壤市、開城市、南浦市和平安南道、平安北道、慈江道、兩江道、咸鏡南道、咸鏡北道、江原道、黃海南道、黃海北道。
公元1世紀后,朝鮮半島形成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個古國。公元7世紀中期新羅統一了朝鮮。公元918年,朝鮮國王王建定國號為“高麗”,建都于松岳。1392年,高麗三軍都制使李成桂廢除了高麗第三十四代王,自稱國王,并改國號為朝鮮。 1910年8月,朝鮮淪為日本殖民地。1945年8月15日獲得解放,同時,蘇、美兩國軍隊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別進駐北、南半部,朝鮮從此處于分裂狀態(tài)。1948年9月9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1991年9月17日同韓國一道加入聯合國。
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旗面中間是一條紅色的寬帶,上下各有一藍邊,在紅色和藍色之間是白色的細條。在紅色寬條中的靠旗桿一側有一白色圓地,內有一紅色五角星。紅色寬條象征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頑強斗爭的精神,白色象征朝鮮是一個單一的民族,藍窄條象征團結、和平,紅五角星象征革命傳統。
朝鮮人口有2314.9萬(2001年)。全國為單一的朝鮮族,通用朝鮮語。
朝鮮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礦產300多種,其中有開采價值的礦藏200多種。水力和森林資源也較豐富。工業(yè)以采礦、電力、機械、冶金、化工、紡織等為主。農業(yè)以種植水稻和玉米為主,產量各占糧食總產量的一半左右。主要港口有清津、南浦、元山、興南等。主要出口鋼鐵、有色金屬、人參、紡織品和水產品等,進口產品主要有石油、機械設備、電子產品、紡織產品等。主要貿易對象為中國、韓國、日本、俄羅斯、東南亞國家等。
朝鮮主要城市
平壤: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首都平壤市 (Pyongyang)位于東經125度41分、北緯39度01分,新義州東南284公里、元山以西226公里和南浦東北54公里交匯處。現有人口約200萬。平壤市地處大同江下游平壤平原和丘陵的交接處,東、西、北三面是起伏的丘陵。平壤東面有瑞氣山,西南部有蒼光山,北部有錦繡山、牡丹峰,南部是平原。平壤因有部分土地在平原上,故有平壤,即“平坦土壤”之意。大同江及其支流普通江流經市區(qū),江中有綾羅島,羊角島、貍巖島等島嶼,風景優(yōu)美。
平壤有1500多年的歷史,早在檀君時代就被定為都城。公元427年,高句麗長壽王建都于此。當時建筑在大城山的城堡,至今還留有遺址。平壤作為高句麗王朝的首都約有250年之久。其后,在高麗時期,曾在此設大都護府,成為西京,后又改為西都、東寧府、萬戶府、平壤府。1885年為23個府之一。1886年為平安南道道廳所在地。1946年9月成為平壤特別市,脫離平安南道。1948年9月9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成立,定都平壤。
平壤是旅游勝地,清瑩碧綠的大同江把平壤市區(qū)分成東西兩部分,經受戰(zhàn)火考驗的大同橋和雄偉的玉流橋,酷似長虹飛跨,把東西平壤連成一體。大同江心的綾羅島林木茂密,百花吐艷,聳立在島上的64層高的飯店大廈,為秀麗的風光增添了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