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NET 1
William Shakespeare
《十四行詩》在莎士比亞的全部作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詩集收有154首詩,大致認為作于1592年至1598年,1609年于倫敦首次出版。詩集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前126首,獻給一個年輕的貴族(Fair Lord),詩人的詩熱烈地歌頌了這位朋友的美貌以及他們的友情;第二部分為第127首至最后,獻給一位“黑女士”(Dark Lady),描寫愛情。
十四行詩是源于意大利民間的一種抒情短詩,文藝復興初期時盛行于整個歐洲,其結構十分嚴謹,分為上下兩部分,上段為八行,下段為六行,每行十一個音節,韻腳排列:abba abba,cdc ded。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的結構卻更嚴謹,他將十四個詩行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三個四行,第二部分為兩行,每行十個音節,韻腳為:abab,cdcd,efef,gg。這樣的格式后來被稱為“莎士比亞式”或“伊麗莎白式”。對詩人而言,詩的結構越嚴禁就越難抒情,而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卻毫不拘謹,自由奔放,正如他的劇作天馬行空,其詩歌的語言也富于想象,感情充沛。
FROM fairest creatures we desire increase,
That thereby beauty’s rose might never die,
But as the riper should by time decease,
His tender heir might bear his memory;
But thou, contracted to thine own bright eyes,
Feed’st thy light’s flame with self-substantial fuel,
Making a famine where abundance lies,
Thyself thy foe, to thy sweet self too cruel.
Thout that are now the world’s fresh ornament
And only herald to the gaudy spring,
Within thine own bud buriest thy content
And, tender churl, mak’st waste in niggarding.
Pity the world, or else this glutton be,
To eat the world’s due, by the grave and thee.
愿最美的人能多多生育,
使青春美貌的花朵永久不朽,
成熟的到時候總要死去,
他的幼嗣可以繼續他的風流,
但是你,只看中自己的亮眼睛,
用自身作燃料培育那眼里的火焰,
在豐收之際造成了饑饉的災情,
與自己為敵,對自己未免過于兇殘,
你是當今世界之鮮艷的裝飾品,
是爛縵春光之無比的一朵奇葩,
你竟在自己的蓓蕾里埋葬自己的子孫,
吝嗇鬼,你越是舍不得是越糟蹋,
憐憫者世界吧,否則你便是個饕餮的人,
你獨身而死,你吞食了世界應得的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