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善于觀察,所以他發現了其他老師們身上的優秀——陳隆老師的沉穩氣質,葉煉老師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忘我精神,王優老師的機智,王嵐老師的敬業……謙遜地數著每個老師身上值得他學習的地方;他在繼續在霍普金斯大學的專業和教英語實現愛好兩方面之間選擇了后者,留在的講臺上一站就是9年.
葉茂老師如今不僅是一位老師,還是一位父親
初來乍到 壓力無限
2003年,葉茂老師來到他認為對教課要求最高的平臺——,從此開始了他漫長的“征程”。高平臺往往是和高壓力成正比的,初來乍到的葉茂老師發現,對一個老師個人綜合能力要求相較其他地方要高出許多,這里處處是牛人,要想在這里立足,自己就必須是牛人,并且必須把自己的牛變成學生的實力。
對葉茂老師的采訪是在晚上11點在線上進行的,筆者不禁感嘆辛苦,他卻說還早,平時比這更晚。即便每晚都要熬夜到凌晨一點,他說白天也不會犯困,因為沒有時間,言語中透著一股習以為常的淡然。他坦言,初來是壓力無限的,那時僅憑著一腔熱忱,一點不容失敗的意志,拼盡了全身力氣,不停地上課、備課,那年暑期每天往往只睡3個小時,只為在這三尺講臺上站穩腳跟。這樣看來,現在跟那時相比,實在是好太多。他說:“剛來的時候,的確不輕松。在,生活就是備課,備課就是生活,并無時不刻不在進行計劃、執行、查漏、補缺,你會發現人的潛能是無限的。在,你站不站得住這個講臺,只看你自己的努力程度。在這里,壓力確實非常大,但壓力下才能造就人才。”頂住壓力,迎難而上,以時間換經驗,是他們從菜鳥成長為牛人所必須付出的努力。但老師為了職業的成就,所付出的絕不僅僅只是工作的艱辛,還有很多外人更加難窺其豹的心路歷程。
在摸索中尋找真理的方向
他說:“教師不應僅僅是一個傳道授業解惑的職業,那是技術員的水平。不論是否被認同,教師的魅力在于士人精神(中國)或紳士榮譽(西方)。做好教師,就是做好公民,做好知識分子,做一名精神追求高于基本需求的示范者。志向高遠而知行合一,是為先生。”這是他對老師這個職業的理解,也是對自己的要求。為達到這一要求,葉茂老師用了9年時間,從一名菜鳥老師,成長成為一個廣受學員喜愛的明星教師,在走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他將這個成長的過程稱為“尋找真理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里,他真可謂是拿出了破釜沉舟的勇氣,曾分別于2004年和2009年兩次將自己的教案全部推翻,從思路開始轉換,一字不留。隨著教學經驗的積累和對所教科目認識的不斷深入,之前的教學理論逐漸無法容納新的思維框架,而作為一個理想的完美主義者,他無法容忍不完美的理論和思路,所以選擇了推翻一切重頭來過,“不怕砸爛這些壇壇罐罐”。他說,現在偶爾回頭看,甚至會覺得曾經自己和曾經的想法、論調有些可笑。但要是不曾走過那段所謂“可笑”的路,如何能成就今天的葉茂?所以他在這對自己的自嘲里難免會有些自豪和欣慰。用他的話說,誰又知道,將來回想今天所認定的真理會不會覺得可笑呢?
在不斷地摸索中,葉茂老師漸漸發現了自己的獨特優勢——對中西方文化的自由貫通。由于他一直致力于研究漢文化的精華,推動漢服、漢學復興,讓他對中國文化頗有研究;而曾在霍普金斯學習的經歷,又讓他對美國憲法、經濟學和西方社會思潮及發展歷程有較深的了解,并長期進行中西方文化對比。他利用自己的獨特優勢,確實做到了一節課改變學生語調,一節課改變學生發音,一節課讓學生能夠長句描述,一節課讓學生繞開難詞輕松表達……也許真理始終在遠方,但只要找對了方向,朝著那個方向去走,終有一天,相信他定能到達自己想到達的高度,追求到自己想要追求的真理。
始終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葉茂老師并不是英語或相關專業畢業的,在大學里他的專業是國際金融。但他認為,學習哪個專業與個人的興趣愛好或夢想并沒什么必然關系。而來到做老師,截至目前,他說他算是已經完成了自己十年前的初步夢想了。說到夢想,他并沒有那么具體定向目標,而是希望經歷更多未曾經歷過的,成就更多未能成就的,無論是做哪一行他都希望自己能成為那一行最優秀的。若非要給自己一個夢想,那就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這就是為什么當初他舍棄了被許多人羨慕的霍普斯金大學繼續學習,將來在國外發展的機會,而選擇了。
葉茂老師的愛好非常廣泛,除了做一名英語老師外,他還喜歡寫作、畫畫,他說如果哪天他不再當老師,不再教英語了,轉而去寫作那也是未可知的。據悉,早在2006年,他就曾寫過一本《中級美語學習筆記》。除此之外,他還一直執著地做著并從未想過要放棄的就是漢服文化的復興。為此,他曾根據最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漢民族服飾--深衣設計過一套“中國式學位服”,被國內外媒體廣泛報道。他曾穿著漢服在街上行走,在上課。
他說:“漢服是中國人90%以上歷史所著的服飾,理應以合適方式復興。其實,復興的難點不在于衣服本身,而在于國民對漢文化的認識水平和實際呈現能力。華夏復興,衣冠先行。如果連復興民族服裝這么顯性和合理的訴求都不能正視,就根本談不上正視漢文化的精華了。我喜歡歷史,知道目前的中國傳統文化很大程度上是被誤讀和異化的,我想要打破中國文化在國際上毫無話語權的現狀,讓國人了解尊重和傳承民族文化精髓才是真正的國際慣例。只是再好的經,也要靠念經者來念,而培養壯大文化復興先行者隊伍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復興漢文化是我一輩子都會做的事業,不會隨工作愛好而改變。”在他看來,其實中國的漢服就如韓國的韓服,日本的和服一樣,是需要在合適的時間,以合適的形式出現的,雖然現在在國人眼中,穿著它出行已經變成了“奇裝異服”,但他仍堅信,只需假以時日,對的終究是對的,只要掌握真理的人不放棄自己的責任,就總有移山填海的效果。
交談中,葉茂老師的儒雅博識,和性格中透出來的勇敢堅韌,無不讓人欽佩萬分,筆者深感有幸與葉茂老師交談和成為他的學生的人都是幸運的人。
相關鏈接:
教師簡介:
葉茂,武漢大學社會保障博士,曾就讀于霍普金斯大學SAIS學院中美文化研究方向,湖北碩博英語演講比賽第一名,2005-2009年曾任國際社保年會同聲傳譯。對美語流利訓練有深入的研究,10年來點滴記錄口語學習心得,著有《中級美語學習筆記》,從語音語調到詞匯意群、句式段落流利、文化思維差異,步步為營,全面打造口語實力。
主授美國口語聽說中級,倍學口語功能課程,考研、港澳口語面試課程等,課堂氣氛活潑而風格雋永,明麗與厚重兼融。教育科技集團培訓師,武漢學校2008年度優秀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