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繚綾》翻譯及注釋
繚綾繚綾何所似?不似羅綃與紈綺。
譯文:繚綾繚綾,跟什么相似?既不似羅、綃,也不似紈、綺。
注釋:羅綃與紈綺:四種精細的絲織品。
應似天臺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譯文:該是像那天臺山上,明月之前,流下了四十五尺的瀑布清泉。
注釋:天臺山:浙江的名山,主峰在今浙江天臺縣境內。
中有文章又奇絕,地鋪白煙花簇雪。
譯文:織在上面的圖案美得令人叫絕,底上鋪了一層白煙,花兒攢成一叢白雪。
注釋:文章:錯雜的色彩,這里指花紋圖案。
織者何人衣者誰?越溪寒女漢宮姬。
譯文:織它的是什么人?穿它的又是誰?越溪的貧女,宮中的艷姬。
注釋:漢宮姬:借指唐代宮中的妃嬪。
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樣人間織。
譯文:去年太監來宣布皇帝口授的詔令,從宮中取來式樣,命民間照式紡織。
注釋:敕:帝王的詔書、命令。
織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譯文:織成飛在云上的一行行秋雁,染上江南一江春色。
注釋:云外:指高空。
廣裁衫袖長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紋。
譯文:寬幅裁作衫袖,長幅制成衣裙,用熨斗熨平縐折,用剪刀剪開花紋。
注釋:刀剪紋:用剪刀裁剪衣料。金斗:早期的熨斗就是斗樣,內置紅炭,不需預熱,直接熨燙。
異彩奇文相隱映,轉側看花花不定。
譯文:奇異的色彩和紋飾相互隱映,正面看,側面看,鮮艷的花色閃爍不定。
注釋:轉側看花:從不同的角度看花。
昭陽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對值千金。
譯文:宮廷舞姬深受皇帝恩寵,賜她一套春衣,價值千金。
注釋:昭陽舞人:漢成帝時的趙飛燕,善于歌舞,曾居昭陽殿。
汗沾粉污不再著,曳土踏泥無惜心。
譯文:只要汗、粉沾污,她就不愿意再穿,在地上拖來踩去,毫無愛惜之心。
注釋:曳:拉,牽引。
繚綾織成費功績,莫比尋常繒與帛。
譯文:要知道繚綾織成費盡了心力,莫把它與尋常的繒帛相比。
注釋:繒、帛:都是指絲織品。
絲細繰多女手疼,扎扎千聲不盈尺。
譯文:煮繭抽絲痛煞了織女的雙手,扎扎千聲,繚綾還織不滿一尺。
注釋:繰:同“繅”(sāo),把蠶繭浸在滾水里抽絲。盈:足,滿。
昭陽殿里歌舞人,若見織時應也惜。
譯文:宮廷里輕歌曼舞的艷姬,如果見到織造的艱辛,應該也會愛惜。
注釋:昭陽殿:漢代宮殿名,這里指皇宮。
白居易簡介
唐代·白居易的簡介
![白居易](/d/file/p/c2af062d55a34b2ab11f0f891b20138d.jpg)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 ? 白居易的詩(258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