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我志在寥闊》翻譯及注釋
趙昌父七月望日用東坡韻敘太白、東坡事見寄,過相褒借,且有秋水之約。八月十四日,余臥病博山寺中,因用韻為謝,兼寄吳子似。
譯文:趙昌父七月十五日用蘇東坡《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詞韻寫了一首關于李太白、蘇東坡之事見寄,對我過分地贊美和推許,并且約我中秋一同泛舟。八月十四日,我因病臥床在博山寺中,于是用其詞原韻寫了這首詞答謝他,并把此詞寄給吳子似。
注釋:水調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臺城游”等。雙調九十五字,上片九句四平韻,下片十句四平韻。趙昌父:即趙蕃,辛棄疾的朋友。七月望日:七月十五。用東坡韻:指依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篇韻腳填詞。太白、東坡事:因趙昌父原詞亡佚,李白事所指不詳,恐當是夢天、邀月一類事。過相褒借:過于褒獎、過于推許。秋水之約:或指相約八月中秋泛舟。博山寺:寺名。當因寺在博山得名。博山當為鉛山境內小山。謝:答謝,答復。吳子似:即吳紹古,鄱陽人,南宋寧宗慶元四年(1198)任鉛山縣尉。
我志在寥闊,疇昔夢登天。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有客驂鸞并鳳,云遇青山赤壁,相約上高寒。酌酒援北斗,我亦虱其間。
譯文:我的志向在那遼闊的宇宙,前些日子我在夢中登上了藍天。用手撫摸著皎潔的明月,瞬息度過了人間的千年。又夢見你乘著鸞鳥、鳳凰,遇見了蘇軾和李白詩仙,相約一起登上了月宮廣寒,拿起北斗作為勺子舀酒暢飲,我也有幸在你們中間。
注釋:寥廓:指廣闊無垠的宇宙太空。疇昔:昨晚。摩挲:用手撫摸。素月:皎潔的明月。俯仰:俯仰之間,即低頭、抬頭之間,形容時間極短。此句是說天上片刻,人間已過千年。客:此處指趙昌父。驂:古代駕車時位于兩旁的馬。這句是說以鸞和鳳為驂。青山、赤壁:代指李白和蘇軾,李白死后葬于青山,蘇軾貶官黃州之時,有赤壁之游。高寒:天上高寒之處,指月宮。“有客”三句說,有客乘鸞跨鳳,和李白、蘇軾相約,共上月宮游賞。酌酒:斟酒。援北斗:《楚辭·九歌·東君》:“援北斗兮酌桂漿。”援,手持。虱其間:意謂以渺小無才之身參與其事。“酌酒”兩句是說,他們以北斗為勺,開懷暢飲,我也有幸廁身其間。
少歌曰:神甚放,形如眠。鴻鵠一再高舉,天地睹方圓。欲重歌兮夢覺,推枕惘然獨念,人事底虧全?有美人可語,秋水隔嬋娟。
譯文:我輕輕地吟唱起心中的波瀾:“別看我形體如在睡眠一般,精神卻自由奔放,達觀曠遠。我要像天鵝一次次舉翅高飛,看看這天地是方是圓。”我想再唱啊,卻從夢中醒來,推開枕頭心中悵惘升起疑念:人間事為什么總難圓滿?這心事雖然可向知心朋友傾談,一泓秋水卻把你隔得老遠老遠。
注釋:少歌:即“小歌”,指樂章的一部分。神甚放:形容神魂自由騰飛,無拘無束。鴻:大雁。鵠:天鵝。高舉:高飛。重歌:指反復歌唱。夢覺:夢醒。推枕:推開枕頭,起身。惘然:茫然若失的樣子。底虧全:為什么會有虧有全。美人:指知己朋友。此處指吳子似。嬋娟:形容姿容美好。
辛棄疾簡介
唐代·辛棄疾的簡介
![辛棄疾](/d/file/p/265954a6eedae9323d3354a2d5b6ed2d.jpg)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 ? 辛棄疾的詩(79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