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輞川別業》翻譯及注釋
不到東山向一年,歸來才及種春田。
譯文:沒到東山已經將近一年,歸來正好趕上耕種春田。
注釋:東山:指輞川別業所在的藍田山。春田:春季的田地。《宋書·周朗傳》:“春田三頃,秋園五畦。”
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然。
譯文:細雨滌塵草色綠可染衣,水邊桃花紅艷如火將燃。
注釋:堪:可以,能夠。欲:一作“亦”。然:同“燃”。
優婁比丘經論學,傴僂丈人鄉里賢。
譯文:從事經論學的有道高僧,年老傴僂了的超逸鄉賢。
注釋:優婁:釋迦牟尼的弟子。比丘:亦作“比邱”。佛教語。梵語的譯音。意譯“乞士”,以上從諸佛乞法,下就俗人乞食得名,為佛教出家“五眾”之一。指已受具足戒的男性,俗稱和尚。經論:佛教指三藏中的經藏與論藏。傴僂:特指脊梁彎曲,駝背。丈人:古時對老人的尊稱。
披衣倒屣且相見,相歡語笑衡門前。
譯文:披衣倒屣出來和我相見,開懷談笑站在柴門之前。
注釋:披衣:將衣服披在身上而臂不入袖。倒屣:急于出迎,把鞋倒穿。后因以形容熱情迎客。語笑:談笑。衡門:橫木為門。指簡陋的房屋。
王維簡介
唐代·王維的簡介
![王維](/d/file/p/8d1a575b1ff88116d89973dfb006ca67.jpg)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 ? 王維的詩(35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