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花·西山不似龐公傲》翻譯及注釋
西山不似龐公傲。城府有樓山便到。欲將華發(fā)染晴嵐,千里青青濃可掃。
譯文:西山?jīng)]有龐公那般難以接近的孤傲之氣。只要城樓所在之處他便能來到城府之中。山林綿延千里,滿目蒼翠,讓人不禁想將白發(fā)染翠藍。
注釋:龐公:即龐德公,據(jù)《尚友錄》:龐德公居峴山,未嘗入城府。荊州刺史劉表幾次請他出來做官,他都拒絕,并讓劉表站在一邊不理,對他自己妻子卻“相敬如賓”。諸葛亮去拜訪他,龐德公開始幾次也只是讓亮一人拜在堂下,不教他起來,因此以其踞傲而聞名于世。晴嵐:晴天空中仿佛有煙霧籠罩。
人言華發(fā)因愁早。勸我消愁惟酒好。夜來一飲盡千鐘,今日醒來依舊老。
譯文:都說我早生華發(fā)是因愁緒多。勸我喝酒以銷愁。酒喝得再多,也不能銷愁,醒來白發(fā)未減,人依舊在愁中衰老。
劉因簡介
唐代·劉因的簡介
![劉因](/d/file/p/66a00e9b73f6051115f6a61201d505e9.jpg)
劉因(1249~1293) 元代著名理學家、詩人。字夢吉,號靜修。初名骃,字夢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縣)人。3 歲識字,6歲能詩,10歲能文,落筆驚人。年剛20,才華出眾,性不茍合。家貧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愛諸葛亮“靜以修身”之語,題所居為“靜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應召入朝,為承德郎、右贊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辭官歸。母死后居喪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劉因為官,他以疾辭。死后追贈翰林學士、資政大夫、上護軍、追封“容城郡公”,謚“文靖”。明朝,縣官鄉(xiāng)紳為劉因建祠堂。
...〔 ? 劉因的詩(21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