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翻譯及注釋
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沉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
譯文:清明時節,春光滿地,熏風洋洋。玉爐中的殘煙依舊飄送出醉人的清香。午睡醒來,頭戴的花鈿落在枕邊床上。
注釋:淡蕩:和舒的樣子。多用以形容春天的景物。寒食:節令名。在清明前一二日。相傳春秋時,介子推輔佐晉文公回國后,隱于山中,晉文公燒山逼他出來,子推抱樹焚死。為悼念他,遂定于是日禁火寒食。玉爐:香爐之美稱。沉水:沉香。山枕:兩端隆起如山形的凹枕。花鈿:用金片鑲嵌成花形的首飾。
海燕未來人斗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秋千。
譯文:海外的燕子還未歸來,鄰家兒女們在玩斗草游戲。江邊的梅子已落了,綿綿的柳絮隨風蕩漾。零星的雨點打濕了院子里的秋千,更增添了黃昏的清涼。
注釋:斗草:一種競采百草、比賽優勝的游戲。江梅:梅的一種優良品種,非專指生于江邊或水邊之梅。柳綿:即柳絮。柳樹的種子帶有白色絨毛,故稱。秋千:相傳春秋時齊桓公由北方山戎引入。一說秋千起于漢武帝時,武帝愿千秋萬壽,宮中因作千秋之戲,后倒讀為秋千。
李清照簡介
唐代·李清照的簡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 ? 李清照的詩(11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