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蓮》翻譯及注釋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誰通?
譯文:盛開在夏季的蓮花到了秋天經受不住風霜的侵襲而漸漸凋萎了。
注釋:秋蓮:宋代理學創始人周敦頤有一篇著名的散文《愛蓮說》,借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寄托高潔的志趣。亭亭:聳立的樣子。不自容:形容荷莖細弱不能自持。杳杳:深遠的樣子。此處形容香氣飄得很遠。欲誰通:想同誰人同消息呢?
不堪翠減紅銷際,更在江清月冷中。
譯文:淡淡的清香也不再引起路人欣賞的興趣了。在江清月冷中,更不能讓人忍受的是秋蓮的花葉已經敗落了。
注釋:不堪:不能忍受。翠減紅銷:指秋天紅花凋殘,綠葉飄零。
擬欲青房全晚節,豈知白露已秋風。
譯文:本來還以為蓮蓬成長起來可以保持秋蓮的晚節,哪里知道白露之時秋風已經刮起。
注釋:擬:打算。青房:指蓮蓬。白露:節氣名,這里亦可解釋為露水。
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譯文:大自然的變化和人世的變化一樣,盛衰都在我的老眼中歷歷分明,還是不要讓小船上的酒杯空著,珍惜眼前的好時光吧。
注釋:盛衰:有雙關之意,既可指蓮花的盛衰,也可以指世代的盛衰、朝代的更迭。老:這里借指閱歷多有經驗。莫放:不要讓,不要使得。扁舟:小舟。
劉因簡介
唐代·劉因的簡介
![劉因](/d/file/p/66a00e9b73f6051115f6a61201d505e9.jpg)
劉因(1249~1293) 元代著名理學家、詩人。字夢吉,號靜修。初名骃,字夢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縣)人。3 歲識字,6歲能詩,10歲能文,落筆驚人。年剛20,才華出眾,性不茍合。家貧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愛諸葛亮“靜以修身”之語,題所居為“靜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應召入朝,為承德郎、右贊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辭官歸。母死后居喪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劉因為官,他以疾辭。死后追贈翰林學士、資政大夫、上護軍、追封“容城郡公”,謚“文靖”。明朝,縣官鄉紳為劉因建祠堂。
...〔 ? 劉因的詩(21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