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游金山寺》翻譯及注釋
倚蒼云紺宇崢嶸,有聽法神龍,渡水胡僧。人立冰壺,詩留玉帶,塔語金鈴。搖碎月中流樹影,撼崩崖半夜江聲。誤汲南冷,笑殺吳儂,不記茶經。
譯文:高高的佛寺橫空出世,直與濃云相傍。這里曾有神龍幻形前來聽講,還有從遠道渡江到此的西域和尚。游人置身于玉潔冰清的世界之中,憶起東坡留下玉帶和詩篇的佳話,聽那寺塔的金鈴陣陣作響。樹影出現于長江的江心,搖碎了波面的月光。夜半的江濤,隆隆地震撼著崩壞的崖壁,勢不可擋。昔時曾有軍士拿江岸水冒充南泠水的情況,可笑如今的吳人,早已把《茶經》遺忘。
注釋:金山寺:又名龍游寺、江天寺,在鎮江長江中的金山上(金山至清代方與南岸毗連)。紺宇:佛寺,佛寺多以紺色琉璃作屋頂。聽法神龍:北宋慶歷間金山寺毀于火,寺僧瑞新發誓重建。相傳有神龍化為人形前來聽法,顯身潛入金山下的龍潭,寺僧因得布施錢百萬。冰壺:喻潔凈的世界。誤汲南泠:唐陸羽精于茶事,世稱茶神。南泠,一作南零,在鎮江附近的長江中心,陸羽品其水質為天下第七,《煎茶水記》則品為第一。吳儂:吳人。《茶經》:陸羽論茶的經典著作。
張可久簡介
唐代·張可久的簡介
![張可久](/d/file/p/56016c333648b9ca66800925b5c57985.jpg)
張可久(約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說名伯遠,字可久,號小山)(《堯山堂外紀》);一說名張可久肖像(林晉生作)可久,字伯遠,號小山(《詞綜》);又一說字仲遠,號小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縣)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劇作家,與喬吉并稱“雙壁”,與張養浩合為“二張”。
...〔 ? 張可久的詩(33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