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郎山》翻譯及注釋
昨日山東州,馬耳索御凌風嘶。今日軍市中,不覺已落山之西。
山之面背一無異,不待風煙變化神已迷。危關度雪嶺,亂石通荒蹊。
林間小草不識風日自太古,我行終日仰羨木杪幽禽啼。
但見雨色來,云物颯以凄。忽然長嘯得石頂,痛快如御駿馬蹄。
萬里來長風,五色開晴霓。長劍倚天立,皎潔瑩鸊鵜。
平地拔起不傾側,物外想有神物提。詩家舊品嵩少同,畫圖省見巫山低。
誰令九華名,獨與八桂齊?千態萬狀天不知,敢以兩目窮端倪。
騫騰誰避若飛隼,側瞰何屈如怒猊。千年落窮邊,煙草寒萋萋。
若非酈亭書生此鄉國,物色誰省曾分題。乾坤至寶會有待,豈有江山如此不著幽人棲。
頗聞山中人,云間時聞犬與雞。只疑名山別有靈境在,不許塵世窮攀躋。
不是先生南游有成約,徑欲共把白云犁。九疑窺衡湘,禹穴探會稽。
玉井爛賞金芙蕖,日觀倒捲青玻璃。風煙回首莫瀟灑,南游準擬相招攜。
劉因簡介
唐代·劉因的簡介
![劉因](/d/file/p/66a00e9b73f6051115f6a61201d505e9.jpg)
劉因(1249~1293) 元代著名理學家、詩人。字夢吉,號靜修。初名骃,字夢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縣)人。3 歲識字,6歲能詩,10歲能文,落筆驚人。年剛20,才華出眾,性不茍合。家貧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愛諸葛亮“靜以修身”之語,題所居為“靜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應召入朝,為承德郎、右贊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辭官歸。母死后居喪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劉因為官,他以疾辭。死后追贈翰林學士、資政大夫、上護軍、追封“容城郡公”,謚“文靖”。明朝,縣官鄉紳為劉因建祠堂。
...〔 ? 劉因的詩(21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