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霧窗寒對遙天暮》鑒賞
原文
霧窗寒對遙天暮,暮天遙對寒窗霧。花落正啼鴉,鴉啼正落花。
袖羅垂影瘦,瘦影垂羅袖。風翦一絲紅,紅絲一翦風。
賞析
這首詞每兩句都是反復回文。“霧窗寒對遙天暮”,從最后一個字“暮”倒著往前讀,就是下一句“暮天遙對寒窗霧”;“花落正啼鴉”,倒過來也就是下一句“鴉啼正落花”,這就是回文詩的一種。一般的選本里很少會選這首詞,原囚很簡單:這是純粹的文字游戲,并沒有什么藝術價值和深刻內涵在里邊。這道理是完全正確的,回文詩大多都僅僅是文字游戲而已,就像廚師雕刻出來的一朵精美絕倫的蘿卜花,無論多漂亮,也只是正餐旁邊的一個裝飾。但是廚師愿意去雕刻蘿卜花的原因有兩個:一個原因是要讓整桌菜賣出更貴的價錢之外,另一個原因就是:炫技。這是人的天性,如果掌握了高于常人的技術,總忍不住會拿出來賣弄賣弄,沒機會賣弄的話,在受到環境的刺激后,就會“技癢”。
從詞的作法看,上片布景,下片說情,或者敘事、造理,這是宋詞基本結構模式。回文體的歌詞,大體上亦依此模式填寫。上片的相關物景,包括霧窗、暮天,花落、鴉啼,經過回環往復,變而成為窗霧、天暮,落花、啼鴉,其實際項目并不曾添加。下片通過人物形態的轉換,敘說故事。其之由袖羅、瘦影,風翦、紅絲,變而為羅袖、影瘦,翦風、絲紅,同樣也不曾添加。無非是一位女子,于花落、鴉啼的背景下,通過風翦、紅絲及翦風、絲紅的變換,以展現其婀娜多姿的身段而已。這就是回文的奧秘。
這首詞描摹的是眼前風物,雖然意義不大,但是依舊不失雋永別致。從中更可看到詞人嫻熟的文字技巧。
納蘭性德簡介
唐代·納蘭性德的簡介
![納蘭性德](/d/file/p/4e5e8b5743eac5f04cd9b2864f2b73f2.jpg)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