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峽江寺飛泉亭記》拼音版
清代:袁枚
峽江寺飛泉亭記-袁枚
余年來觀瀑屢矣,至峽江寺而意難決舍,則飛泉一亭為之也。
凡人之情,其目悅,其體不適,勢不能久留。天臺之瀑,離寺百步,雁宕瀑旁無寺。他若匡廬,若羅浮,若青田之石門,瀑未嘗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從容以觀,如傾蓋交,雖歡易別。
惟粵東峽山,高不過里許,而磴級紆曲,古松張覆,驕陽不炙。過石橋,有三奇樹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結為一。凡樹皆根合而枝分,此獨根分而枝合,奇已。
登山大半,飛瀑雷震,從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飛泉亭也。縱橫丈馀,八窗明凈,閉窗瀑聞,開窗瀑至。人可坐可臥,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筆研,可瀹茗置飲,以人之逸,待水之勞,取九天銀河,置幾席間作玩。當時建此亭者,其仙乎!
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與之對枰。于是水聲、棋聲、松聲、鳥聲,參錯并奏。頃之,又有曳杖聲從云中來者,則老僧懷遠抱詩集尺許,來索余序。于是吟詠之聲又復大作。天籟人籟,合同而化。不圖觀瀑之娛,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帶玉堂。正對南山,云樹蓊郁,中隔長江,風帆往來,妙無一人肯泊岸來此寺者。僧告余曰:峽江寺俗名飛來寺。余笑曰:寺何能飛?惟他日余之魂夢或飛來耳!僧曰:無征不信。公愛之,何不記之!余曰:諾。已遂述數行,一以自存,一以與僧。
唐代·袁枚的簡介
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進士,歷任溧水、江寧等縣知縣,有政績,四十歲即告歸。在江寧小倉山下筑筑隨園,吟詠其中。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眾。袁枚是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乾隆三大家”。
...〔
? 袁枚的詩(8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