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州劉學諭敔乃劉龍洲遠孫便道拜龍洲墓于昆山作詩送之
[明代]:文徵明
玉峰之陽荒古原,秋草數尺封寒云。詩魂醉魄渺何許,山人尚識龍洲墳。
龍洲先生天下士,曾以危言犯天子。肯緣祿豢倚時人,竟把殘骸托知己。
彘肩斗酒意翩然,不見風流三百年。諸孫沿牒下吳船,到此忍不相流連。
當日聲華元不改,風雨荒祠儼猶在。祭田修復勤故老,仆碑重立煩賢宰。
旁人懷古尚勤惓,況也博士諸孫賢。源流不隔千里遠,椒漿天假今朝緣。
精神恍惚如相授,父老追隨為搔首。誰云聲跡不相聞,要識忠賢須有后。
宦途南北不終留,片帆又逐浙江流。白云天際渺無極,夢魂常在玉峰頭。
玉峰之陽荒古原,秋草數尺封寒雲。詩魂醉魄渺何許,山人尚識龍洲墳。
龍洲先生天下士,曾以危言犯天子。肯緣祿豢倚時人,竟把殘骸托知己。
彘肩鬥酒意翩然,不見風流三百年。諸孫沿牒下吳船,到此忍不相流連。
當日聲華元不改,風雨荒祠儼猶在。祭田修複勤故老,仆碑重立煩賢宰。
旁人懷古尚勤惓,況也博士諸孫賢。源流不隔千裡遠,椒漿天假今朝緣。
精神恍惚如相授,父老追隨為搔首。誰雲聲跡不相聞,要識忠賢須有後。
宦途南北不終留,片帆又逐浙江流。白雲天際渺無極,夢魂常在玉峰頭。
唐代·文徵明的簡介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文學家。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與沈周共創“吳派”,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于吳寬,學書于李應禎,學畫于沈周。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 并稱“吳中四才子”。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
...〔
? 文徵明的詩(506篇) 〕
宋代:
蔡茲
世情日澆道情深,悔不林泉早脫簪。
一世簡編胎后葉,百年香火奉先心。
世情日澆道情深,悔不林泉早脫簪。
一世簡編胎後葉,百年香火奉先心。
清代:
丘逢甲
裸蟲擾擾夢方酣,白馬潮來撼赭龕。得勝名花夸大北,翻新捷徑走終南。
蒙莊玩世甘呼馬,越石論交負解驂。冷盡山中煨芋火,擁爐人懶共僧談。
裸蟲擾擾夢方酣,白馬潮來撼赭龕。得勝名花誇大北,翻新捷徑走終南。
蒙莊玩世甘呼馬,越石論交負解驂。冷盡山中煨芋火,擁爐人懶共僧談。
唐代:
姚合
先生自說瀛洲路,多在青松白石間。海岸夜中常見日,
仙宮深處卻無山。犬隨鶴去游諸洞,龍作人來問大還。
今日偶聞塵外事,朝簪未擲復何顏。
先生自說瀛洲路,多在青松白石間。海岸夜中常見日,
仙宮深處卻無山。犬隨鶴去遊諸洞,龍作人來問大還。
今日偶聞塵外事,朝簪未擲複何顔。
明代:
謝榛
醉攀楊柳禁城東,別后芳樽不可同。日暮亂云迷遠道,天涯孤劍倚飛蓬。
任公臺瞰江流近,大姥峰連海色空。虞帝好生當此日,遙知閩徼待春風。
醉攀楊柳禁城東,別後芳樽不可同。日暮亂雲迷遠道,天涯孤劍倚飛蓬。
任公臺瞰江流近,大姥峰連海色空。虞帝好生當此日,遙知閩徼待春風。
唐代:
毛文錫
滴滴銅壺寒漏咽,醉紅樓月。宴余香殿會鴛衾,蕩春心。
真珠簾下曉光侵,鶯語隔瓊林。寶帳欲開慵起,戀情深。
滴滴銅壺寒漏咽,醉紅樓月。宴餘香殿會鴛衾,蕩春心。
真珠簾下曉光侵,鶯語隔瓊林。寶帳欲開慵起,戀情深。
:
吳儼
白屋無遺業,青年自立家。眾皆稱汝儉,我獨惡人奢。
客到惟供茗,春來不種花。有田仍負郭,著意樹桑麻。
白屋無遺業,青年自立家。衆皆稱汝儉,我獨惡人奢。
客到惟供茗,春來不種花。有田仍負郭,著意樹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