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春日幸望春宮應制譯文及注釋
譯文
向東望去,那春天的景色十分可愛,更何況又適逢晴朗的日子,柔媚的柳條像薄煙一樣在擺動。
自宮中向外望去,可盡覽終南山的雄奇美景;城墻巍峨,與高懸的北斗齊平。
柔細的小草恰逢御駕回轉(zhuǎn)處,吐露著清新宜人的芬芳。在輕巧的落花中,群臣奉觴稱壽。
君王出游之時,面對此情此景,心境無比歡愉,鳥鳴婉轉(zhuǎn),與管弦樂音的節(jié)拍相和。
注釋
幸:皇帝駕臨其處叫作“幸”。望春宮:唐代京城長安郊外的行宮,分南、北兩處,此指南望春宮,在東郊萬年縣(今陜西西安東),南對終南山。
望春:即指觀賞春色,又切宮名,一語雙關(guān)。可憐:可愛。
南山:終南山,兼含“如南山之壽”意,表示祝賀。
北斗:星宿名。
輦(niǎn):車子,秦漢后特指帝王乘坐的車。
輕花微落奉觴(shāng)前:一作“飛花故落舞筵前”。觴:古代酒器。
宸(chén)游:帝王之巡游。宸:北極星所居,因此借指帝王的宮殿,又引申為帝位、帝王的代稱。
鳥哢(lòng)聲聲入管弦:一作“鳥哢歌聲雜管弦”。哢:鳴叫。
參考資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92
2、于海娣 等.唐詩鑒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43
奉和春日幸望春宮應制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奉和春日幸望春宮應制》詩作于唐中宗景龍二年(708年)十二月立春日。當時唐中宗李顯迎春作詩,群臣奉和。中宗原作即今存《立春日游苑迎春》。同時奉和者還有李適、劉憲、崔湜、岑羲、崔日用、李義、馬懷素、薛稷、鄭愔、沈佺期、韋元旦等人,詩皆存。
參考資料:
1、于海娣 等.唐詩鑒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43
2、蕭滌非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60-62
奉和春日幸望春宮應制鑒賞
這是一首奉和應制詩,是臣下奉命應和皇帝陛下首唱之作。這類詩的思想內(nèi)容大抵是歌功頌德,粉飾太平,幾無可取。但是要寫得冠冕華貴,雍容典麗,得體而不作寒乞相,縝密而有詩趣,卻也不大容易。
原唱題曰“春日幸望春宮”。這詩是歌詠皇帝春游望春宮,頌圣德,美升平。它緊扣主題,構(gòu)思精巧,堂皇得體,頗費工夫,也見出詩人的才能技巧。
首聯(lián)點出“春日幸望春宮”。“望望”、“春春”,不連而疊,音節(jié)響亮。“東望望春”,既說“向東眺望望春宮”,又謂“向東眺望,望見春光”,一詞兼語,語意雙關(guān)。而春光可愛,打動圣上游興,接著便說更逢天氣晴朗,春色含情,恰好出游,如合圣意。這一開頭,點題破題,便顯出詩人的才思和技巧。
次聯(lián)寫望春宮所見。從望春宮南望,終南山盡在眼前;而回望長安城,皇都與北斗相應展現(xiàn)。這似乎在寫即日實景,很有氣派。但造意鑄詞中,有實有虛,巧用典故,旨在祝頌,卻顯而不露。“南山”、“北斗”,詞意雙關(guān)。“南山”用《詩經(jīng)·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原意即謂祝禱國家“基業(yè)長久,且又堅固,不騫虧,不崩壞。”此寫終南山,兼用《小雅·天保》語意,以寓祝禱。“北斗”用《三輔黃圖》所載,漢長安城,“南為南斗形,北為北斗形”,故有“斗城”之稱。長安北城即皇城,故“北斗”實則皇帝所居紫禁城。“晴日”是看不見北斗星的。此言“北斗懸”,是實指皇城,虛擬天象,意在歌頌,而運詞巧妙。
三聯(lián)寫望春宮中飲宴歌舞,承恩祝酒。詩人隨從皇帝入宮飲宴,觀賞歌舞,自須感恩戴德,獻杯祝頌。倘使直白寫出,便有寒乞氣。因此詩人巧妙地就“望春”做文章,用花草作比喻,既切題,又得體。“回輦處”即謂進望春宮,“奉觴前”是說飲宴和祝酒。“細草”是自比,見得清微:“飛花”則喻歌姬舞女,顯出花容嬌姿;而“偏承”點出“獨蒙恩遇”之意,“故落”點明“故意求寵”之態(tài)。細草以清德獨承,飛花恃美色故落,臣、姬有別,德、色殊遇,以見自重,以頌圣明。其取喻用詞,各有分寸,生動妥帖,不乞不諛,而又渲染出一派君臣歡宴的游春氣氛。所以末聯(lián)便以明確的歌頌結(jié)束。“宸游”即謂天游,指皇帝此次春游。君臣同樂,圣心歡喜無比,人間萬物歡唱,天下歌舞升平。
這是一首盛世的歌功頌德之作,多少見出一些開明政治的氣氛,情調(diào)比較自然歡暢,語言典麗而明快。雖然浮華夸張的粉飾不多,但思想內(nèi)容也實無可取。并且由于是奉和應制之作,拘于君臣名分,終究不免感恩承歡,因此詩人的才能技巧,主要用于追求藝術(shù)形式的精美得當,實質(zhì)上這是一首精巧的形式主義作品。
蘇颋簡介
唐代·蘇颋的簡介
蘇颋(670年-727年),字廷碩,京兆武功(今陜西武功)人,唐代政治家、文學家,左仆射蘇瑰之子。蘇颋進士出身,歷任烏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參軍、監(jiān)察御史、給事中、中書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書侍郎,襲爵許國公,后與宋璟一同拜相,擔任同平章事。蘇颋是初盛唐之交時著名文士,與燕國公張說齊名,并稱“燕許大手筆”。他任相四年,以禮部尚書罷相,后出任益州長史。727年(開元十五年),蘇颋病逝,追贈尚書右丞相,賜謚文憲。
...〔 ? 蘇颋的詩(10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