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春日幸望春宮應制》翻譯及注釋
東望望春春可憐,更逢晴日柳含煙。
譯文:向東望去,那春天的景色十分可愛,更何況又適逢晴朗的日子,柔媚的柳條像薄煙一樣在擺動。
注釋:望春:即指觀賞春色,又切宮名,一語雙關。可憐:可愛。
宮中下見南山盡,城上平臨北斗懸。
譯文:自宮中向外望去,可盡覽終南山的雄奇美景;城墻巍峨,與高懸的北斗齊平。
注釋:南山:終南山,兼含“如南山之壽”意,表示祝賀。北斗:星宿名。
細草偏承回輦處,輕花微落奉觴前。
譯文:柔細的小草恰逢御駕回轉處,吐露著清新宜人的芬芳。在輕巧的落花中,群臣奉觴稱壽。
注釋:輦:車子,秦漢后特指帝王乘坐的車。輕花微落奉觴前:一作“飛花故落舞筵前”。觴:古代酒器。
宸游對此歡無極,鳥哢聲聲入管弦。
譯文:君王出游之時,面對此情此景,心境無比歡愉,鳥鳴婉轉,與管弦樂音的節拍相和。
注釋:宸游:帝王之巡游。宸:北極星所居,因此借指帝王的宮殿,又引申為帝位、帝王的代稱。鳥哢聲聲入管弦:一作“鳥哢歌聲雜管弦”。哢:鳴叫。
蘇颋簡介
唐代·蘇颋的簡介
蘇颋(670年-727年),字廷碩,京兆武功(今陜西武功)人,唐代政治家、文學家,左仆射蘇瑰之子。蘇颋進士出身,歷任烏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參軍、監察御史、給事中、中書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書侍郎,襲爵許國公,后與宋璟一同拜相,擔任同平章事。蘇颋是初盛唐之交時著名文士,與燕國公張說齊名,并稱“燕許大手筆”。他任相四年,以禮部尚書罷相,后出任益州長史。727年(開元十五年),蘇颋病逝,追贈尚書右丞相,賜謚文憲。
...〔 ? 蘇颋的詩(10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