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恭治中牟
[南北朝]:范曄
魯恭為中牢令,重德化,不任刑罰。袁安聞之,疑其不實,陰使人往視之。隨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過,止其旁,旁有兒童。其人曰:“兒何不捕之?”兒言雉方雛,不得捕。其人訝而起,與恭決曰:“所以來者,欲察君之政績也。今蝗不犯境,此一異也;愛及鳥獸,此二異也;童有仁心,此三異也。久留徒擾賢者耳,吾將速反,以狀白安。”
魯恭為中牢令,重德化,不任刑罰。袁安聞之,疑其不實,陰使人往視之。隨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過,止其旁,旁有兒童。其人曰:“兒何不捕之?”兒言雉方雛,不得捕。其人訝而起,與恭決曰:“所以來者,欲察君之政績也。今蝗不犯境,此一異也;愛及鳥獸,此二異也;童有仁心,此三異也。久留徒擾賢者耳,吾將速反,以狀白安。”
譯文
魯恭擔任中牟縣令,注重用道德感化百姓,不用刑罰的方式。朝中大官袁安聽說這件事,懷疑它不是真的,暗地里(私下)派人到中牟縣去視察。那人與魯恭走在田間小路上,一起坐在桑樹下。有一只野雞經過,在他們旁邊停下,旁邊有一個小孩。那個人說:“你為什么不把它抓住?”那個小孩說野雞還是幼雞,不能抓。那人很驚訝,對魯恭辭別說:“我此次前來,是要檢查你的政績的。蝗蟲不犯縣境,這是我看到的第一個現象;愛護鳥獸,這是第二個現象;小孩也懷有仁愛之心,這是第三個現象。我久留只會打擾賢者。我將快速返回,把情況報告袁安。”
注釋
為:擔任
中牟令:中牟縣的縣官
雉:俗稱野雞
德化:用道德感化
任:用
陰:暗中
使:派
阡陌:田間小路
止:停止
方:才
得:能夠
訝:驚訝
今:現今
犯:侵犯
境:邊境
及:關聯
徒:只,只會
耳:罷了
將:將要
反:通“返”,返回
狀:情況
白:告訴
異:過人之處
唐代·范曄的簡介
范曄(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字蔚宗,南朝宋史學家,順陽(今河南淅川南)人。官至左衛將軍,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曄因為“左遷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刪眾家《后漢書》為一家之作”,開始撰寫《后漢書》,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謀反罪被殺止,寫成了十紀,八十列傳。原計劃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后漢書》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劉昭從司馬彪的《續漢書》中抽出來補進去的。其中《楊震暮夜卻金》已編入小學教材,《強項令》選入中學教材。
...〔
? 范曄的詩(6篇) 〕
:
倪岳
宗家燈火帝城西,閩海親勞客遠攜。五色云霞籠薄霧,兩輪日月貫晴霓。
魚龍照眼春猶蟄,燕雀迎人夜不棲。一笑相逢成四美,興來聊與醉分題。
宗家燈火帝城西,閩海親勞客遠攜。五色雲霞籠薄霧,兩輪日月貫晴霓。
魚龍照眼春猶蟄,燕雀迎人夜不棲。一笑相逢成四美,興來聊與醉分題。
宋代:
陳文蔚
苦無多路旅程寬,正是江南綠打團。
欲濕征衫梅雨細,不成客夢麥秋寒。
苦無多路旅程寬,正是江南綠打團。
欲濕征衫梅雨細,不成客夢麥秋寒。
明代:
薛侃
元氣周九垓,時闔亦時開。波光涵萬象,耀彼山之隈。
俯視塵寰袖,高陟空中臺。引盼尼山上,千古一顏回。
元氣周九垓,時闔亦時開。波光涵萬象,耀彼山之隈。
俯視塵寰袖,高陟空中臺。引盼尼山上,千古一顔回。
:
弘歷
展豫巡嵩洛,回鑾奉壽康。三呼遐算祝,九曲瑞符彰。
不狩安知外,惟勤所戒荒。鳳樓五云表,藹藹萃千祥。
展豫巡嵩洛,回鑾奉壽康。三呼遐算祝,九曲瑞符彰。
不狩安知外,惟勤所戒荒。鳳樓五雲表,藹藹萃千祥。
唐代:
張泌
獨立寒階望月華,露濃香泛小庭花,繡屏愁背一燈斜。
云雨自從分散后,人間無路到仙家,但憑魂夢訪天涯。
獨立寒階望月華,露濃香泛小庭花,繡屏愁背一燈斜。
雲雨自從分散後,人間無路到仙家,但憑魂夢訪天涯。
宋代:
劉攽
翩翩河中舟,一一西上水。彼船力有馀,我船力無幾。
力薄日一舍,力壯日百里。遲速詎幾何,推分故爾耳。
翩翩河中舟,一一西上水。彼船力有馀,我船力無幾。
力薄日一舍,力壯日百裡。遲速詎幾何,推分故爾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