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蓬萊·夷則商七夕和方南山鑒賞
《醉蓬萊》,《詞譜》:《樂章集》注林鐘商,始于柳永慶老人星現。云:“永為屯田員外郎,為太史奏老人星見,仁宗命詞臣為樂章,柳方冀進用,即作《醉蓬萊》詞奏呈。”又名《雪月交光》、《冰玉風月》。雙調,九十七字,上片十一句,下片十二句,上下片各四仄韻。此詞上片第一、五、八句,下片第六、九句,均作上一下四句法。
“七夕”,農歷七月七日,傳說中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吳文英詞集中尚有七首“七夕”詞:《六么令·七夕》、《荔枝香近·七夕》、《秋蕊香·七夕》、《訴衷情·七夕》、《惜秋華·七夕前一日送人歸鹽官》、《惜秋華·七夕》、《鳳棲梧·甲辰七夕》,可以互相參閱?! ?/p>
“望碧天”三句,憶舊日“秋娘”?!巴烫鞎鴶唷?,原無“望”字,為平入空格,擬補一“悵”字。此言抬頭望青天,不見鴻雁傳信到;低頭嗅床中,臥枕尚遺伊人香,襟袖猶沾伊淚痕。雖離別而仍相思也?!罢l識”兩句是說:有哪一位還認識那像行云流水般纖細的“秋娘”呢?“象尺”六句,一“記”字透出此全系回憶。此言記得曾與“秋娘”兩個人倚偎在床前,商量如何進行刺繡。繡架旁的幾上用象牙制的直尺壓著繡樣,房中的熏爐內香氣氤氳;繡架上還放著金針與彩色絲線,用以等待乞巧。這些都是從前一個七夕之夜的情景。記得天上的月牙兒像似一把晶瑩的玉梳斜掛在空中,涼爽的秋夜收斂了她身上的香汗,南園中飄過來的花香也彌漫在繡房中。上片全是憶舊?! ?/p>
“盡是”四句,承上而轉。此處是說:過去那些年輕時代美好的回憶,現在只有到清秋夢中去尋覓了。但是伊人確實在你的臂上殘留有因親熱而咬下的齒痕;在兩人定情的絲帕上還保留著她的胭脂吻痕?!皯{鵲”兩句是說:你想囑托喜鵲傳遞自己的相思情,可是又怕它嘰嘰喳喳的多嘴多舌,將只供你我倆知道的秘密輕易地泄露出去?!皾櫽瘛绷?,申訴男女相思意。此言“秋娘”,曾經送給他一塊暖玉作為定情物,而他也因為相思無奈,曾去柳蔭下等候過她的倩影,冀希她能應約而至。所謂“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即指此。但是約而不至,所以他只好隔墻清歌數曲,催促她現身,但是最終還是不見伊人,惟見緊閉的大門上銜環的鋪首被秋風吹出嗡嗡的哀鳴聲。此極言曲終人不見之哀傷。又“雙鋪”“環鳴”,即鋪首,指裝在門上用來銜環的動物頭形。據《漢書·哀帝記》:“孝文廟殿門,銅龜蛇鋪首鳴?!毕缕瑧浬倌晔?,記相思情?! ?/p>
全詞描寫的一位多情男子,可以是詞人自身,也可以是友人方南山,又可以是另一個多情種子。究竟是誰,只好由讀者自己猜測。
吳文英簡介
唐代·吳文英的簡介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 ? 吳文英的詩(325篇) 〕